黄瓜大棚和俺家的小康路

临沂日报 2021-04-25 10:52 大字

我的家乡在沂南县苏村镇,是远近闻名的“黄瓜之乡”,黄瓜种植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村子里黄瓜大棚连绵不绝、错落有致,成为鲜明的“地标建筑”。

儿时的记忆中,黄瓜大棚三面夯土,中间以水泥柱支撑,上面用粗竹竿搭起骨架,外覆塑料薄膜,再搭上稻草编织的草苫子。草苫子用两根绳子控制,早上卷起草苫子,下午放下来,名曰敞棚、盖棚。十几岁的我最发愁的就是敞棚。天刚亮就被爸爸从热乎乎的被窝里拽出来,顶着刺骨的寒风爬到大棚顶上。一个大棚三四十个草苫子全部敞开后,手被磨得火辣辣疼。当时我就想,将来一定发明个机器,一按就能自动敞棚、盖棚……

很快我的愿望就实现了。2010年,放假回家的我发现家里的大棚变了样:焊接而成的全钢架取代了原来的竹竿骨架,更结实了;稻草编织的草苫子被大棚毛毡取代,更保暖了;大棚中间架上了我心心念念的自动卷帘机,打开开关即可自动敞棚、盖棚。我笑着打趣道:“我再也不用爬到棚顶上受罪了。”

渐渐地,我每次回家都能发现大棚的新变化:自动放风滑轮、水肥一体化自动灌溉……家里的大棚越来越智能化。爸爸说:“自从改建了新大棚,原本3月份上市的黄瓜春节前就能上市,黄瓜品质好、价格也高。镇里的农业技术员隔三差五地就到村里为村民讲黄瓜管理知识,村民的种植水平不断提高。”

大学毕业后,响应党的号召,我回到家乡为乡亲们服务,每天目睹家乡的变化:一座座现代化黄瓜大棚拔地而起,130米长的黄瓜大棚,科技化的种植设备,我的乡亲们彻底告别了“土把式”。爸爸告诉我,现在我们村的大棚都是隔一天摘一次瓜,一次能摘1000公斤,行情好的时候一次就能收入四五千元。眼看着种黄瓜收入高,外出打工的小伙子们也开始在村里流转土地搞起了黄瓜种植,天天琢磨着怎么改进管理、提高黄瓜产量和品质。如今,高效农业的发展打响了“沂南黄瓜”的品牌,让黄瓜种植户切实受益增收。

最近,我回家发现爸爸正在手机上研究黄瓜大棚温度、湿度控制的装备,说是村里已经有人安装了,在手机上就能控制大棚里的温度和湿度……谈起黄瓜大棚,爸爸这个跟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的农民,如今俨然是半个“农专家”了。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站在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上,乡亲们都坚信,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广袤的农村天地必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陈增艳

新闻推荐

北方“物流之都”临沂:路路通,“财源”聚

□新华社记者邵鲁文近日,记者在临沂市兰山区山东顺和集团天源国际物流园看到,货车司机繁忙而有序地往货车上装载货物,盖篷布...

沂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