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竹泉村踏春行

聊城日报 2021-03-29 09:36 大字

3月8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山东代表团第一小组分组审议现场,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回顾总结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实践时,特别提到了沂南县竹泉村:士别三日,已经无法简单用“沂蒙小山村”来定义它了。

“明月竹间照,清泉石上流”,刘家义这样形容现在的竹泉村环境之幽美。旧村落打造成远近闻名的旅游景区,竹泉村的蜕变,成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创新实践生动范本。作为山东省较早系统开发古村落旅游区的乡村,竹泉村充分发挥其竹林、泉水、古村落的自然形态特色,保留和传承沂蒙山乡特色民俗文化,打造特色旅游产业,成为“最美乡村·齐鲁样板”乡村振兴的典范,更荣获“CCTV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等称号。景区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村民通过发展“农家乐”、制作旅游商品、景区务工,年人均收入超过3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富裕村。

然而,在2007年以前,竹泉村还是个杂草丛生、庭院破落的“空心村”“贫困村”。“那时村里年轻人几乎都外出打工,只有部分老人在村里居住。村里的几眼清泉,除了给村民带来生活用水的便利外,每到雨季村里道路都会泥泞不堪,‘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是当时的真实写照。”对当年的情景,竹泉村景区管理部经理高强记忆颇深。

今年34岁的高强是土生土长的竹泉村人,也是第一个回村的大学生。2009年他放弃大学所学专业,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回到了家乡,应聘到竹泉村工作。此时的竹泉村才刚刚建成营业,游客还不是太多。“当时家里人不同意,父母想让我留在城市发展。但是村里那两年的变化,让我看到了农村的未来,我想这里将会成为越来越多人向往的‘老家’,所以我决定留下来。”高强回忆。

转眼间,11年过去了,高强见证了竹泉村的发展,认真负责、谦虚好学的他也从一名普通的服务员成长为景区的“高管”。在这里,高强也收获了爱情,2014年,他与同在景区工作的刘丽结为夫妻。“现在我们俩人一年工资十几万,收入一点不比在城里少。另外我的父亲、岳父也都在景区工作,就连我80多岁的奶奶都在景区门口卖土特产。可以说我们全家都是竹泉村发展旅游的受益者。”高强的言语中透露着幸福:“像我们这样在景区务工的‘夫妻档’有很多,大部分都是周边村庄的。”

以前,全村大部分人都去村外讨生活,而如今,仅竹泉村本村在景区务工人员就有近百人,景区还带动发展传统手工艺、沂蒙土特产、民宿、饭店等商铺200余家,周边村庄群众600余人实现当地就业,旅游旺季从业人员可达3000余人,全体村民也因景区的发展,都过上了幸福生活。

新闻推荐

徒步东北找党组织上海设立秘密电台

《永不消逝的电波》原型人物之一秦鸿钧是沂南人,中共沂南地区主要领导者之一。1933年遭到反动武装搜捕,脱险后辗转赴东北...

沂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沂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