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纪实】从兰桂:将《蒙娜丽莎》画到街头
57岁的从兰桂,是沂南县铜井镇官家庄村人,他流浪作画30多年,传递着美,也诠释着自强不息的精神,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地画艺术家”。
从兰桂十二三岁时,课余时间跟随当地一位王姓武人习武,练习拳技。由于习练强度过大,且不得要领,左腿受到严重伤害,再加上疏于治疗休养,16岁时,从兰桂因患骨肿瘤左腿截肢。“我们家本来就非常穷,我一下子成了家里的累赘。”从兰桂说。
23岁时,他开始到外地流浪,足迹遍布多个省市。
截肢失学后,从兰桂曾在家练习过书法,有一段时间,从兰桂会用粉笔在地上画一些简单的画,画好后,再在旁边写上几句打油诗。诗配画的形式受到了众人的喜爱,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知道了广场上有位能在地上写诗作画的残疾人,纷纷前往观看。
之前他在书上看到的世界名画《蒙娜丽莎》总是挥之不去。“那幅画很美,而且寓意丰富,我要画《蒙娜丽莎》。”
话说起来容易,对于没有经过专业美术学习的从兰桂来说,却并非易事。他反复揣摩《蒙娜丽莎》的精髓和特点,思考着怎样把“她”画在地上。
几天后,从兰桂开始了他的《蒙娜丽莎》处女作创作。从上午8点多拿起粉笔,到近11点时才完成了画作。那一幅《蒙娜丽莎》看上去有些粗糙、有些青涩,却收获了众多的掌声与喝彩声。
此后,《蒙娜丽莎》成为从兰桂“地画”生涯的拿手之作、标志之作,也是他“艺乞”的“保留节目”。
从兰桂只有初中文化,除天赋外,在绘画方面毫无优势,但流浪之中,他从未放弃过学习。每到一个城市,从兰桂绘画之余或风雨天不能画画时,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书店和图书馆,闲暇之时也会去博物馆、美术馆游览。
在北京时,中央美术学院也是从兰桂常去的地方。有一次在课堂上,教授当场教给他一些绘画基础知识,并指点他作画。
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也被从兰桂的精神所打动,为没有借书证的他开起了“绿灯”,让他可以免费阅读。
那几年,从兰桂制订了技能提升计划,今天做什么,明天学什么,都标得清清楚楚,一天也不荒废。当时,他住在北京一座大桥下的小旅馆,每晚住宿费只有5元钱,但他舍得每天花近10元钱去学习。“那几年对我绘画水平提升帮助很大。”从兰桂说。
除自学外,从兰桂还上过两个专业培训班。
“是的,我现在就是一名‘艺乞’。”从兰桂自豪地说,自己已走遍了全国20多个省市,《蒙娜丽莎》画了1000多幅。他现在有个愿望,“到法国卢浮宫看看《蒙娜丽莎》真迹,从中找到更真切的灵感。”
在他的手机相册里有一幅照片,上面是三张捐款收据。一张是2010年4月玉树大地震时,在武汉的从兰桂通过武汉红十字会捐款500元。第二张是2011年1月云南昆明盈江地震时,他通过云南教育电视台捐出了自己一天的收入270.5元。第三张是2013年4月四川雅安地震时,他通过《武汉晚报》捐款300元,专门用于灾区校舍恢复建设。
2015年7月,正在哈尔滨的从兰桂,得知当地媒体正在组织“牵手行动”,帮助西部贫困学子的消息,他当即和记者联系,捐出自己两天的收入和部分积蓄共计800元钱。这是从兰桂单笔捐出的最大金额。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身在异乡的从兰桂不仅第一时间通过网站捐款,还构思创作了一批抗疫人物画。
“这个青年虽然只有一条腿,但他比许多两条腿的人站得稳,走得直。”一位湖南岳阳的老者知道从兰桂的故事后,这样感叹。
新闻推荐
沈树河沂南县双堠镇鲁润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13年以来,沈树河争取多方资金,先后投资3600余万元建设现代...
沂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