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产业发展经 探索致富真路子 记沂南县双堠镇仲山村党支部书记张锦光
□临报融媒记者 张萍
通讯员 麻杰 牛超群
在沂南县双堠镇仲山村中医药产业园里,两台挖掘机正在来来回回翻整土地,五六个工人忙着搬运翻出来的石块。“这个中医药产业园是张书记带领我们规划打造的,现在已经流转了170亩地。3月5日我们复工开始整地,很快就能平整好。”项目负责人刘涛介绍。
刘涛口中的张书记是山东省委组织部选派到仲山村的党支部书记张锦光。2018年2月驻村后,张锦光发现这个坐落于山里的小村庄经济基础薄弱,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村里大片的土地眼看要变成荒地。心急如焚的张锦光带领工作队进行一番考察后,决定借助山区优势,发展丹参、金银花等中药种植,并规划建设了仲山村中医药产业园。
中医药产业园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更早建设的温室大棚项目已经让村民看到了收益。
2018年,张锦光利用70万元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组织建设了3栋温室大棚及棚区配套设施。建成后的3座大棚以每年4.6万元的价格对外承包,承包费全数分红给村内贫困户。
今年49岁的黄宝林就承包了其中一座大棚。他的棚内共种植了2万棵左右的红油香椿,在他的精心管理下,每10天左右便可采摘一次,现在已采摘到第5茬,预计卖完最后一茬,黄宝林的纯利润可达6万元。
离温室大棚不远处的一家编织袋加工点也已经复工近半个月了。在张锦光的支持下,这个加工点的规模越来越大,已有十几位工人,平均一个月可加工40万条编织袋。走进加工点,映入眼帘的是满满当当的已经打包好的编织袋,几位女工正熟练操纵着缝纫机往编织袋上缝线。41岁的工人段遵英说,她每天能缝2700至2800个编织袋,可收入80至90块钱,足够补贴家用了。不远处坐着她71岁的婆婆严玉叶,正在认真地系着编织袋上的线绳。“这里工作轻松,一天能赚20块左右零花钱。儿媳能干是‘大工’,我老太婆是‘小工’。”说起现在的生活,严玉叶满心欢喜。
今年大年初一,刚刚回家没两天的张锦光又赶回了村里。一回村,张锦光就立刻召集党员干部根据村里实际情况,迅速制定新冠肺炎防疫措施,组织村民开展一系列的防控工作,摸排走访、设卡排查、街头宣传,处处都有张书记忙碌的身影。疫情初期防控物资极度匮乏,张锦光心急如焚,几经周折为村里协调了帐篷、4000个口罩、测温仪、酒精和84消毒液等防护医疗物资,全部免费发放给村民。
驻村两年来,张锦光的目标始终如一,他不仅要带领村民脱贫,更要带领他们致富。他和他的工作队把目光牢牢盯在发展特色产业、培植经济基础上,仲山中医药产业园、编织袋加工车间、中草药加工车间、西瓜大棚和米酒加工车间等项目蓬勃发展,仲山村村民们正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绘就乡村振兴新蓝图。
新闻推荐
3月17日,在山东济南遥墙国际机场,医疗队队员向前来接机的人员竖起大拇指。随着湖北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好转,当日,援鄂...
沂南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沂南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