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带来高效益

临沂日报 2020-01-18 11:59 大字

□临报融媒记者 周磊 凤娟

通讯员 高华

“这些黄瓜再过五六天就能上市。趁着春节前卖个好价钱,一家人好好过个年啦!”1月15日,在沂南县辛集镇城子庄村南边一处蔬菜大棚里,看着瓜藤上错落有致的黄瓜,90后菜农李庆勇喜上眉梢:“这是我第一次种大棚,7000棵黄瓜长势很好,市场行情也不错。今天的收购价大约每公斤8.4元。看来回村种菜的决定没有错!”

看到村里人种植蔬菜大棚的收入越来越高,2019年10月,在外务工的李庆勇决定回村种菜。在振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帮助下,他投资17万元建了一座宽15米、长90米的标准化蔬菜大棚。李庆勇说:“我以前在城里干建筑活,一个月挣5000多块钱。现在回村种菜,解决了同老婆孩子两地分开的问题,收入也比打工高,哪还有往外跑的道理?”

近两年,在城子庄村,像李庆勇一样回村种菜的90后越来越多,其中不乏一些大学生。从“外出淘金”到“鸿雁归巢”,这种变化的背后是现代农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沂南县是全国最大的黄瓜种植基地。城子庄村已有30多年蔬菜大棚种植历史,但经济效益始终不温不火。近几年,村里转变思路,走上了一条现代化、规模化的绿色农业发展之路。该村成立振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绿色黄瓜示范基地,“振民”品牌渐渐闯出名堂,土地重新焕发出活力。

从李庆勇的蔬菜大棚向两边望去,几百座蔬菜大棚就像从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外观、大小、内部设施都是一样的。振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庆国说:“全村大概有400个大棚、200个工棚。我们采用‘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从规划布局、生产技术,到食品检测、市场营销,都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为了保证蔬菜品质,我们还建立了二维码追溯系统,市场反响相当好。”

“别看我们的菜现在这么受欢迎,但在几年前,我们村的地都快不能种菜了。”李庆国告诉记者,村民以前种菜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严重污染了土地。2015年左右,村里土地开始板结、酸化,病虫害也变得难以控制。如何彻底扭转这一局面?沂南县农业局的专家经过测土给出了“药方”——绿色生态种植,使用生物有机肥、生物农药。

经过几年来持续不断的土壤改良,如今城子村的土地PH值调到6,酸碱度适中,病虫害也轻了很多。“蔬菜变得绿色健康,产量也比以前高了不少。”李庆国说,2019年11月,城子庄村村民带着自己种的黄瓜去青岛参加“2019青岛沂蒙周”活动。品尝到黄瓜的青岛市民纷纷竖起大拇指:“你们种的黄瓜,有小时候的味道!”

蔬菜品质提高了,产量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自然水涨船高。李庆国算了一笔账:1亩的大棚,从11月底到次年7月中旬种植黄瓜,大概产2.5万公斤,收购价每公斤六七元;8月到11月种植莴苣或芹菜,莴苣能产5000公斤,芹菜能产3000公斤,这两种蔬菜的收购价大概是每公斤一到两元。“好好经营1亩大棚,扣除菜苗、化肥和农药成本,一年赚10多万元不成问题。我们村每家都有好几个大棚。”

一年的辛苦忙碌带来一年红火的日子,村里的合作社也迎来了很多喜事:去年4月获得黄瓜绿色食品认证,9月被认定为农民合作社市级示范社,11月份获评山东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山东农民乡村振兴示范站。“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李庆勇说。

新闻推荐

沂南交通连续五年获评全县服务经济发展第一名

□孙兆明报道本报沂南讯2019年年底,沂南县交通运输局在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评中获得第一名,夺得五连冠。20...

沂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沂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