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园林一线 书写匠心华章 记临沂市城市管理综合服务中心园林高级工程师刘时才
□临报融媒记者 谭笑
他是一位年轻的80后,却有着10多年的园林养护经验;他是一位研究生,却甘愿在一线浇花、种树;他是园林局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他就是刘时才,临沂市城市管理综合服务中心园林高级工程师、最年轻的一位所长。
实践“壮筋骨”,历练“长才干”。2008年1月,从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毕业的刘时才,来到了临沂市园林局。这在当时来说,是货真价实的高学历人才。刚到单位的刘时才,被安排到了基层园林养护管理所工作。
一线园林管理所的工作繁杂且琐碎,主要是浇水、修剪、清扫等枯燥的养护工作,他谦虚务实,从不以高学历人才自居,和普通的养护工人一起学在一线、干在一线。
每天,刘时才都是第一个来到管理所,顺着沂河路徒步近3公里走到湖北路,观察所有苗木的生长状况。当时所里有一位有着30多年养护经验的林师傅,刘时才最开心的事就是跟他请教养护问题,“紫叶李的花期跟我书本上学到的有出入,在咱们这,它真正的花期是什么时候?”“碧桃怎样修剪最合适?”…… “他还真是一本行走的《十万个为什么》,谦虚务实、好学肯干。”林师傅对这位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印象很深。
刘时才在基层一干就是十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他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养护管理心得:每一种乔木的习性是什么,几天浇一次水,如何做好病虫害防治……他都烂熟于心。
勇挑“千斤担”,练就“宽肩膀”。2009年,临沂市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工作迎来“大考”。用不到20天的时间,完成全局范围内120余万盆鲜花的现场摆放,这项事关园林城市“门面”的重任落到了刘时才的身上。
凌晨天还不亮,他去拉来一车又一车鲜花,运到现场,再和工人们一起装卸、摆盆、浇水,有时都得忙到凌晨一两点。
9月底的夜晚,凉风习习。一天夜里,刘时才和工人们在沂河东岸沂河路桥头附近摆放完鲜花时,已是晚上10点多。货车的车斗里,摞满了装鲜花的筐子,前面的驾驶室里也坐满了工人。要紧急赶往下一个场所,必须有一个人坐在车斗里筐子顶上。刘时才不忍心让劳累了一天的工人坐在外面,自己主动爬上了车顶。
当汽车行驶至金雀山路桥下时,车顶与桥面的距离几乎没有了空隙,刘时才没法坐起身子,只能紧紧趴在筐子上,与桥面擦身而过。一路的颠簸,一路的冷风吹,就在那一瞬间,坚定了刘时才圆满完成这项任务的决心。
当年,临沂市顺利摘得“国家园林城市”桂冠。
不忘“守初心”,牢记“担使命”。8月10日,台风“利奇马”袭击临沂市。早在台风来临之前,担任柳杭所负责人的刘时才就已带领工作人员一起全面排查辖区内树木并进行架扶。台风来了,他还是不放心又赶回了现场。
雨越下越大,刘时才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在河堤上。遇到倒伏的苗木,带领工人能架扶的当场架起来,不能架扶的就拖到路边,以免影响交通。不一会儿的工夫,雨水与汗水就湿透了他的衣衫。直到检查完所有苗木,刘时才发现自己腿上不知啥时被划伤了两个大血口,鲜血直流。来不及包扎,他又赶到了景区的几个入口,布置拉好警戒线,确保没有行人在台风中进入景区。
台风过后,面对大面积的淤泥、淤柴,刘时才又第一时间带领工人们投入到清淤工作中。同事们知道他为了抗击台风,几天几夜没合眼,都忍不住劝他回家。
“咱是党员干部,得带好头呀。”刘时才说完,又拿起铁耙忙碌了起来。
园博园是临沂人的打卡圣地。不出家门,便可看遍山东省各个城市的风貌。
2012年秋,园博园开放之初,在清水办工作的刘时才在下班后,突然接到了前往园博园值守夜班的通知。当时,他的妻子远在沂南高速公路上班,老人因为紧急事情不在身边。刘时才看着自己刚满周岁的儿子,毅然决然地把儿子放进小推车,再装进自己车里。开车从小埠东橡胶坝附近的家里,绕城大半圈赶到了园博园。
就这样,他带着一脸懵懂的儿子奔跑在巡逻现场。夜已深,家人来接宝宝时,他已经在小推车里睡着了。
从毕业至今,刘时才参加工作已经整整十一个年头,他先后在罗程所、科研植保所、清水办、青龙河所、北城所、园博园、柳杭所等岗位任职,参与了北湖心岛建设、大观园苗圃建设、月季园建设、沂河提升工程、市清水工程、全市水污染防治三场攻坚战等多项急难险重的工程任务。哪里需要他,领导安排他到哪里,他就义无反顾地到哪里去,毫无怨言。在领导和同事眼中,刘时才能顶得住压力,能挑得起重担,能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对他来说,无论在什么岗位工作,都始终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园林事业奉献的初心和使命。
新闻推荐
农村大众报沂南讯(通讯员刘琳)沂南四名小伙酒后无故滋事,开车转弯时只因路人多看了他们一眼,他们便认为是在“瞪”他们...
沂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沂南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