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今年格外动听。哦,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热烈而隆重地庆贺,是每位中国人的最大心愿。
我20世纪五十年代出生,伴随着新中国走过了65年的风雨历程,目睹了祖国由弱到强的历史性巨变。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2016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等等。一幕幕展示祖国强盛的标志性场景让每位中国人自豪。祖国啊祖国,我为你歌唱,我为你骄傲。
我曾在省级农业部门工作20多年,见证了农业战线的辉煌成就。
农业是人类“母亲产业”,是人类抵御自然威胁和赖以生存的根本,社会生产的发展首先始于农业。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就是劳动人民的饥饿史、抗争史。旧中国饿死人的现象是经常发生的,历史上,近2000万山东人“闯关东”,就是因为吃不饱。改变苦逃宿命、重塑民族自尊心,始于新中国的成立。
毛泽东曾说“世界什么事最大?吃饭问题最大。”新中国成立以来,吃饭问题一直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主抓的大事。前几天,我看《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一书中写道,从20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始,中央领导十分重视粮食生产,经常了解分析全国农业生产形势,研究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农业生产发展,解决全国人民吃饭问题。1953年到1957年,我国粮食总产由3300亿斤增加到3900亿斤,人均占有500多斤,从而做到了粮食定,天下定。1961年,为抵御三年自然灾害,中央规定,凡生产大队向国家每出售1500公斤粮食,奖售棉布15尺,纸烟1条,胶鞋1双。后来改为奖售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原因,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温饱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直到现在,我还有儿时吃不饱饭的记忆。六十年代初,我在烟台市上小学,经常见到有些同学家里,以地瓜干、地瓜面馒头度日,甚至摘槐树花等充粮。我在军营里长大,六十年代初部队里也有吃不饱饭、发生水肿的现象。试想,如果军队吃不上饭,一旦发生战争,怎么打仗?好在我们国家、人民和军队,有着无比坚强的承受苦难的毅力。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巨大成功和一系列鼓励农业生产政策的实施,到1984年,全国粮食产量突破8000亿斤,终于靠自己解决了吃饭问题。20世纪九十年代初,我的老家沂南县有亲戚来,我问他们吃饭问题,他们笑呵呵地回答,一天三顿全是白面了。现在人们吃饭,不是求数量、求吃饱,而是求质量、求安全、求品种、求口感。从家家户户的餐桌上,就可以看到人们饮食结构发生的变化,禽、蛋、奶、水果、蔬菜,应有尽有。
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4%的淡水,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成就举世瞩目。1978年开始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农村改革,犹如春雷一声震天响,亿万农民生产积极性顿时迸发出来,这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性转折点。九十年代我在省农委工作期间,经常到农村基层调研,我们挂在心上的农业问题是,巩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双层经营体制,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研究工业反哺农业,以及农业产业化、合作化、规模化、集约化等问题,关注传统农业向现化农业转变,确保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00年后,我在省农业厅工作,经常参加一年一度的夏粮生产督导组,去广阔的农村大地,看粮食丰收,心中充满无比的喜悦。我还和省统计局工作人员一起,分析粮食生产形势,向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上报粮食生产预产分析,为领导决策服务。2006年,我亲眼见证了中央取消两千年历史的农业税,又决定给农民以种粮补贴,加上科技、投入和政策等因素,我们国家粮食产量连年增产。1978年,山东省小麦总产803.5万吨,玉米总产612万吨;2018年小麦总产2471.68万吨;玉米总产2607.16万吨。改革开放41年,粮食总产翻了几番,这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伟大成就。如今,我们山东的粮食总产已经突破一千亿斤。山东成为“全国农业看山东”的农业大省。过去,我国粮食南粮北运,现在,我国粮食北粮南运,这其中有山东的贡献。
1994年,一位美国专家提出了“谁来养活中国”的命题,断言中国粮食将不能自给,以至于所有粮食出口国都不能养活中国。二十多年了,他的命题不攻自破。2018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13158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940斤,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粮食问题,从来就没有救世主,我们国家14亿人,是靠自己奋斗出来的,是靠自己养活自己的。2018年,我国小麦、大米和棉花、油料、肉类、水产品、禽蛋、蔬菜、水果、茶叶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
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更加重视农业工作,我国保持18亿亩耕地红线不变,10.2亿亩耕地实现旱涝保收,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8%,农业少了“土味”,农民少了“汗味”。农业不再限于耕田养殖,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不断释放新动能。当前,我国传统农业正在迈向现代农业,用现代生产装备来武装农业,用现代科技给农业插上翅膀,用现代组织形式来经营农业,培育造就新型农民,全面提升农业的水利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农业的基础地位愈加稳固,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为全面实现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如今之中国,无论城市还是乡村,米袋子更充实,菜篮子更丰富,果篮子更精彩。最重要的是,我们已经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饭碗里主要装的是中国粮。
作者简介:
刘卫平,1954年3月出生,山东沂南县人,曾在山东省农业委员会、山东省农业厅工作。多次在中央、省级等刊物发表过有关农村政策、农业科技、市场信息的论文、调查报告等。参与过一些涉农著作的组稿、撰稿,有的获得省政府学术奖励。
新闻推荐
沂南讯殡葬改革是移风易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当代文明进步的重要内容。9月1日是沂南县公益性公墓开始投入使用的的重...
沂南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沂南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