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种地边拍戏,山村农妇参演影视剧200余部 “群演”刘大娘当起红嫂文化宣传员
□本报记者杜辉升本报通讯员麻杰
9月14日,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内的沂蒙大剧场里座无虚席,游客们聚集在这里,观看一场名为《红嫂救伤员》的情景剧。
演员们精彩的表演,配以仿真场景、生动音乐,勾勒出红嫂救伤员的现场故事,深深打动着每一位前来观看的游客。
作为红嫂故乡的沂南县常山庄村,中秋期间,村里的大多数村民并未闲着,而是参与到沂蒙红色影视基地举办的各类红色演艺活动中,用艺术的形式弘扬“沂蒙精神”“红嫂精神”,让游客度过一个“红色中秋”。
“除了参加今年中秋的演出活动,前几天我还接到了新戏,依然是在抗战片里当群演。”在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大门外,常山庄村66岁的村民刘乃秀说。自2007年电视剧《沂蒙》在村旁的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开机拍摄,刘乃秀就正式踏入“演艺圈”,开启了自己的群演生涯。10多年来,刘乃秀一边侍弄土地,一边当群演,参与拍摄了200余部电影、电视剧。
“像我这样的老人,当一天群演有50元的收入。村里的年轻人更多,月收入能有3000多元。”刘乃秀说。
据刘乃秀介绍,常山庄有1500多人,上至70多岁的老人,下至牙牙学语的孩童,大多都在影视基地内出镜当过群演。今年5月,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影视剧《我的山河我的血》在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开机,常山庄村近300名村民作为群演参与拍摄。
土地入园当社员,景区务工当职员,摇身一变当演员,售卖产品当店员。常山庄村的脱贫攻坚事业也依托影视基地快速推进。为了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当地加强扶智培训,做大做强影视文化产业,建起“一中心”“三基地”——影视基地微电影摄制中心,影视演员培训基地、沂蒙红色创客制作基地、就业创业实训基地。聘请专业人员对群众演员、技术性较强工种的贫困人口,进行针对性培训。依托贫困人口“技能工”大数据库,为有一定手艺和技能的人员如瓦工、石匠等,建立个人信息,并保存在景区大数据库中,免费介绍就业和工作机会。
目前,常山庄村已流转土地367亩用于景区开发,有近200名群众在影视基地内从事专职导游、服务员、保安、保洁、建筑零工等工作,村里开设了农家乐、民宿、手工艺品制作、土特产销售等商铺32家。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村民,摇身一变成了“上班族”、拿工资的人。2018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5万元,贫困户实现了整体脱贫。
“这些年村里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少,依靠红色旅游和影视基地这两块招牌,我们这个山村留住了乡里人,也引来了乡外人。”刘乃秀告诉记者,“参演了这么多红色主题的影视剧,我现在对红嫂事迹已经烂熟于心。再加上自己本身就是红嫂故乡的村民,面对外地来的剧组工作人员和游客,也会不自觉地把自己当成红嫂文化的宣传员,传承沂蒙精神。”
新闻推荐
一是提高了政治站位,增强了使命担当。在培训过程中,解厅长亲临讲话并亲自授课,我们每位学员都深受触动!厅长要求,在新形势下,立...
沂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沂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