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泉活水源源来 美丽乡村齐鲁样板记者行之竹泉村探源

枣庄日报 2019-07-25 10:10 大字

游客在竹泉村竹林中避暑纳凉民宿雪景梨园茶社茶水炉沿河民宿茶歇室水井村民庄富兰为游客展示纺线技艺游客在选购传统手工针织品

本报记者 尹伟 杨青洲 通讯员 赵军 王彥冰

超前的规划理念,新颖的产品设计,双赢的开发方式,这三个显著的特征,构成了被国内旅游专家学者称道的“竹泉模式”的基本内涵。

竹泉村,渐渐地成为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十几年前,竹泉村还只是一个位于沂南县铜井镇的默默无闻的小村落。但自2007年始,这个面临消亡的古村、空心村凤凰涅槃获得新生,并带动了周边十几个村的农民走上了依靠旅游致富的道路,实现产业升级,助推了地方经济增长,使景区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现在的竹泉村,“竹林隐茅舍,户户临细流,田园瓜果香,居者乐而寿”,是中国北方难得一见的“桃花源”。

规划先行:政府主导下的市场运作

2007年前的竹泉村,村内杂草丛生,垃圾遍地,低矮的茅屋,破旧的院落,散布在小龙山的两侧。只有部分年老体弱的老人在老村居住,全村人均年收入只有不足4000元,是出了名的贫困村和“空心村”。

与其他村子不同的是,村里有几眼汩汩而涌的清泉,其中一眼最大的叫“竹泉”。

“村有水则秀,居有竹则雅”,时任铜井镇的主要领导看到了竹林和泉水的优势,决定利用这片竹林和泉水发展旅游业,拿着县里招商引资的政策,打动了在外创业的公司董事长韩建军,并立即注册成立了山东龙腾竹泉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规划是景区建设的龙头。竹泉村以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首个特征就是超前规划,探索出了政府主导下的市场运作道路,通过专业旅游规划团队,围绕“沂蒙竹乡、泉上古村”打造特色景观体系、构建生态产业链条,开拓多层旅游市场。

竹泉村作为山东省第一个系统开发的古村落景区,具有显著沂蒙特色、泉乡个性、竹乡景观、农家风情,融度假、休闲和观光功能于一体,开创了乡村休闲旅游的全新模式。2009年5月,被原省旅游局授予山东省唯一“逍遥游示范点”称号。

2011年,他们又打造了红石寨景区。景区建有山东省规模最大、业态最全的自驾车营地,并将文化产业和体育休闲项目有机地融合,构建了“旅游+文化+体育”的景区新模式。先后被有关部门认定为“山东省首批文化创意集镇”、“山东省自驾游示范点”。2018年二景区共接待游客近130万人次。

竹林泉乡:产品设计上的“老家情怀”

一个既具有传统建筑文化风格,又符合现代生活需要的新村。如果用一句话概括竹泉村,这句话再恰当不过。

在竹泉村旧址上,他们以古村为休闲依托,以山林为娱乐空间,构建了“天人合一”的古村骨架空间,完善了“泉上古村”的村落景观,百年老屋、传统手艺在这里得以保留,保存了老区人民原生态的生活环境,开发了凤凰迎宾、梅竹幽境、田园闹市、泉上兰亭、东篱菊社、三分乐土六个功能区,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日接待能力达12000人。

这种保护性开发的模式得到了有关各方的认可,2016年竹泉村古建筑群被省文物局确认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成功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古村落保护名录”,先后被农业部、水利部、住建部授予“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国家水利风景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称号。2014年,被评为“CCTV中国十大最美乡村”。

2015年,原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到景区调研,对景区以旅游惠民的做法给予高度认可,现场评价竹泉村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不忘初心: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今年已经七十多岁的高寿会,身体硬朗,笑容满面。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就在村里担任支部书记,竹泉村开发前,家庭比较困难,愁字写在了脸上。

负责开发竹泉村的龙腾公司党支部经与村支部商议后,将他与另外两个年老体弱的有手艺的村民安置到景区,分别为游客表演竹编、纺线和手工针线。现在他每月不仅有可观的收入,还为游客提供了体验乡风民俗的窗口。

高寿会因旅游开发扶贫,他的生活渐渐地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竹泉村像高寿会这样借助旅游开发而富裕的村民有很多很多。

不忘为民谋福之初心,带领当地农民依靠旅游脱贫致富,做新时代“沂蒙精神”的践行者,这是山东龙腾竹泉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信条,通过“村民参与、多方共赢”,让村民依靠自身特点和村庄的自然优势,打造一个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就是他们的奋斗目标。

2011年,山东龙腾竹泉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支部成立后,与村支部同隶属铜井镇党委。两个支部分别独立开展工作,又经常性地保持沟通协调,村支部带领村民支持配合景区的发展,景区发展后又反哺村集体和村民。现在,村里超过80%的家庭主要收入依靠旅游,有近半数的家庭依托自家的庭院开起了农家乐、家庭旅馆,华丽转身为小老板,全村人均年收入2018年超过3万元。

十年来,景区运营带动了当地近几十个村、超过一万村民依靠旅游致富。现在景区内外共有饭店、农家乐、民宿、旅游商品、土特产销售门店等近200家,还有一批家庭农场、采摘园等成为景区的有效延伸,日常就可解决1000多人就业,旺季可达5000余人。

新闻推荐

孙祖镇多措并举抓实纪律作风建设

沂南讯为进一步巩固纪律作风整顿活动成果,孙祖镇多措并举,从关键处着眼,从细节上把握,通过学习、问责、警示等方式,切实抓实全...

沂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沂南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