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慕古隆中

黄海晨报 2019-07-14 23:49 大字

李守忠

古隆中的牌坊前,松柏森森,龙吟细细,迎来了我们这群诸葛孔明故乡的游客。

这是一段相距千里的行程,更是穿越1824年的对话。

站在襄阳古隆中门前,我看到了那个来自山东沂南县砖埠乡诸葛村的少年,跟随着叔父诸葛玄奔赴豫章的脚步是那样沉重,眼中的泪水是对故乡的恋恋不舍;马蹄“沓沓、沓沓”作响的官道上,留下一场遮蔽了历史的烟尘……

东海之滨的古莒国和古都襄阳的碰撞,在我辈的脚步声中轰然作响。

历史,就这样星移斗转,沧海桑田。

著名诗人臧克家在纪念鲁迅先生时写过这样的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诸葛亮就是一位人死了但还活着的人,而且永远活在家乡人的心中,活在蜀汉人的心中,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

看那身穿宽袍大袖、白衣飘飘,脸上丰神俊逸、睿智从容的青年,你以为是在学堂吗?不是的,诸葛亮躬耕陇亩,视陇亩为天下,扶犁田野,如同谋略国事。路人不以为然,他却神态自若,胸有成竹。对,他要三分天下,杀伐决断,指点江山……

出身官宦之家的诸葛亮,贵而不骄,貌似超然不群,独身世外,静心躬耕陇亩,其内心又何尝不是在励志图强,胸怀四方,而静待贤主。时势造英雄,有了诸葛亮的“躬耕陇亩”,才会有刘备的“三顾茅庐”,才能迸发出惊世骇俗的“隆中对策”。

随着导游的讲解,我们漫步在草庐亭、躬耕田、三顾堂、小虹桥、六角井、武侯祠、半月溪、老龙洞、梁父岩、抱膝亭。作为诸葛亮的家乡人,我们倍感亲切和仰慕,深深地被眼前秀丽的隆中十景和众多的名胜古迹吸引,更被景观中一段段动人的故事感动,让我们回味无穷,流连忘返。

我没有好的记性,只能凭借手机和相机不停地拍照录像,留下记忆,留下风景,留下美丽的传说。当我们穿行在隆中书院,吟啸山庄,站在铜鼓台、观星台上,驻足观望并远眺巨大的草庐形态剧场,无不叹为观止,拍案叫绝。

让我们感慨的不止是这里的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民风淳朴的自然景观,更是贯穿其中的诸葛亮哲学思想所形成的独具文化内涵的人文景观。走近诸葛亮,更深刻地感知这位圣人,不仅是心系天下的政治家,决胜千里的军事家,善于发明的科学家,更是一位忧心孩子成人成才的好父亲。

回想那个深秋的夜晚,寒风急吹着帐篷,硝烟弥漫,欲有吹穿推倒之势,诸葛亮踉跄起身,向外眺望着满天的星斗,战事缠身,倦意未退,忽有念儿心切。霎时,风静而皓月当空,诸葛亮披衣端坐,一灯如豆,宁静而悠长,让他的眼神由缥缈的远方回到了眼前,心会神凝,满怀深情地挥笔写下千古名文《诫子书》。

《诫子书》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诸葛亮的哲学思想,让后人百读不厌。“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古隆中的建设者们独具匠心,把诸葛亮的哲学思想通过雕塑和壁画生动再现。

古隆中的牌坊两边镌刻着隽永的红色醒目标语,书有诸葛亮的名句“淡泊明志”和“宁静致远”。牌坊两侧的对联则选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诗词《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正是诸葛亮思想情怀和辅国功业的写照。

牌坊的背面牌匾题有“三代下一人”。恰如其分地把诸葛亮誉为夏商周三代后第一人杰,两侧对联则又从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五》中选取“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这一佳句。盛赞诸葛亮“诸葛大名垂宇宙”,赞誉诸葛亮辅佐蜀汉建功立业,和尹伊辅佐商汤,吕尚辅佐周文王不相上下,指挥军队,从容不迫,让萧何曹参为之失色。

诸葛亮出生的诸葛村距离莒城仅有40公里,位于古莒国的腹地。少离故乡,隐居南阳隆中,躬耕陇亩。刘备三顾茅庐,引发出诸葛亮的旷世才论《隆中对》,陈说三分天下之计,从此名震四方,奠定三国鼎立,千古绝唱地创下了乱世震古烁今的奇迹,辅佐了有英雄之气却无英雄之地的刘备,成为三国鼎立的一方霸主。其文韬武略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师表为人,赢得了世人的敬仰。

当讲解员充满激情地介绍孔明的生平时,我不无自豪地告诉异地的参观者“我们就是诸葛孔明的家乡人”,立刻引来了讲解员和异地参观者羡慕和赞赏的目光。

导游的催促声,让我们急切地来到诸葛孔明的塑像前,几个文友围着雕塑一遍又一遍地拍照合影,恋恋不舍地跟他老人家道别。

沂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沂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