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古村变迁记

农村大众报 2019-05-27 14:31 大字

常山庄,位于沂南县马牧池乡,有“红嫂之乡”美称,是个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的古老村庄,距今有600多年的历史。

这是一片神奇的红色沃土。抗战时期,常山庄是抗战模范村,是沂蒙山革命根据地中心,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这里战斗过、工作过。

山东省委书记高克亭说:“抗战时期,山东的中心是沂蒙,沂蒙的中心是沂南,沂南的中心是常山。”

“户户有烈士,家家有红嫂”。这片神奇土地上,诞生了无数革命英雄儿女,用乳汁救伤员的“沂蒙红嫂”明德英;为革命奉献无私大爱的“沂蒙母亲”王换于;组织32名妇女,跳进冰冷河水架起“火线桥”的“沂蒙大姐”李桂芳,都是优秀代表。

这里三面环山,以前舟车不通,既没路,更没水,最愁的,是吃水难,“常山庄不嫌脏,洗脚水下面汤”。

巨变从2007年发生。

这一年,知名电视剧《沂蒙》在常山庄拍摄,2008年,县里决定在这里建影视拍摄基地。强村帮弱村,沂南县界湖南村,先富起来的村庄,担起了这份责任。

立足“红色古村风貌”“绿色”山乡生态,昔日没水、没路的常山庄,变成了集影视拍摄、红色旅游、党性教育、观光休闲,多功能于一体的文化生态旅游区。

在这里,拍摄了400多部影视剧,其中有《沂蒙》《斗牛》《红高粱》《铁道飞虎》……成为“山村好莱坞”。

脱贫攻坚,是“新孟良崮战役”。村里旅游开发同扶贫有机结合,景区直接安置当地数百村民就业,带动发展农家乐、手工艺品制作、土特产生产销售300多家,数千周边村民,常年从事景区建设、群众演员、剧组用工,每天人均收入不低,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给常山庄村民带来的,不仅是收入增加,还有生活条件的根本改善,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

村民们从山上,来到山下,从祖祖辈辈住的茅草屋搬出,住进了新社区、别墅……沂蒙生态大道、红色旅游专线上,有往返于县城和常山庄村公交专线,每小时一班……

人流,物流,信息流,在这个山村交汇……

2012年,沂蒙红色影视基地成为国家4A级景区。2015年,这个沂蒙山村迎来两大喜事,一是荣获“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第二是全村整体脱贫。2018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近1.5万元。

如今常山庄,宜业、宜居、宜游。昔日偏僻山村,变身沂蒙明珠。

外出的年轻人,回到了村里。

孙明月,漂亮的青岛姑娘。毕业后在青岛上班,并嫁给了同事、质朴的常山庄小伙刘洋。她的愿望是,扎根青岛立业。

如今,小两口双双成为旅游人——孙明月在影视基地当导游,刘洋在景区当司机。

“我俩一个月收入5000多,公公在景区干保安,一月收入2000左右。我家还种了几亩地,每年收获不少花生、玉米、地瓜……”

“你看,我们家现在变化多大啊!住着洋楼别墅,家里电视、电脑、冰箱、洗衣机、空调,一应俱全。电动车、三轮车,还有一辆小轿车。我们的日子,比蜜甜!”

谈起这些变化,孙明月总是满心欢喜。

新闻推荐

道路畅通带火了五彩山的“山妹子”

□田源孙兆明报道本报沂南讯近日,沂南县双堠镇五彩山下的黑山安村花红叶翠,游人如织,当地盛产的“山妹子”大...

沂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沂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