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头梨,金蛋蛋

临沂日报 2018-10-12 10:01 大字

□本报记者 青松 通讯员 郑树平

“今年的产量和价格还可以。我家5棵成年梨树产出2000多斤。”10月3日,沂南县马牧池乡西寺堡村72岁的村民褚洪升边采摘车头梨边高兴地介绍。

正在采摘梨子的,还有今年45岁的西寺堡村村民褚洪胜。他和褚洪升等乡亲一起把刚采摘下来的车头梨运到邻近的国家4A级景区——沂蒙红色影视基地摆摊,销售给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每公斤能卖10多元。

西寺堡村位于沂蒙山区腹地,土质以沙土窝居多,富含矿物质,加上光照充足,适合种植车头梨。该村种植车头梨有上百年历史,梨子以皮薄味甘汁多著称,村民介绍说清朝时曾是宫廷贡品。

虽然名气很大,但以前没有通向外界的大路,客商进不来,产品运不出去。褚洪胜说,那时候,这里的车头梨“几毛钱一斤都卖不出去”。

转机出现在2007年,电视连续剧《沂蒙》在马牧池乡常山庄开拍。2008年,沂南县决定在常山庄建设沂蒙红色影视基地。10年时间,沂蒙红色影视基地累计投资7.8亿元,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同时,2009年以来,沂南县修建了17公里的沂蒙生态大道和25公里的红色旅游专线,重修了336省道,开通了往返县城和常山庄村的公交专线,为村民出行带来极大便利,为当地经济发展插上翅膀。

景区红红火火,公路四通八达,人流、客流、车流,昔日偏僻落后的深山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靠近交通要道的西寺堡村的车头梨就这样搭上了旅游发展的快车。

“变化来得太突然,刚开始大家还不适应。” 褚洪胜掰着指头数算着车头梨价格上涨的几个时段:2010年以后,价格由每斤1元涨到2元、3元;2015年之后价格蹦着高地涨,2016年最贵卖到20元一斤。“当时一筐子梨能卖600元钱,简直是‘金梨\’。” 褚洪胜现在想起来还有点激动。

西寺堡村党支部书记聂胜学介绍:“目前我们村有车头梨800多亩,年产50多万斤。2017年仅车头梨一项,村民人均就收入近3000元。”

放眼望去,秋日暖阳下,满树车头梨像一颗颗金蛋蛋。

新闻推荐

■双堠镇系列报道之党建篇 党旗辉映正前行 战斗堡垒更坚实

彩蒙山下,蒙河流缓;秋色满园,硕果盈枝;道路硬化到村到户,舒适的社区依次建起……在沂南县双堠镇,一幅“环境美如画、产业特色化...

沂南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沂南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