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铁道兵的父亲在新疆去世时,她才两岁40多年后才知父亲埋骨千里之外

齐鲁晚报 2018-09-23 01:33 大字

两张优抚证是亲人们在家里能找到的少有的与殷法德相关的物品。临沂沂南籍原铁道兵殷法德,1977年在修建南疆铁路时去世并安葬在驻地,40年后,一则偶然看到的消息,才让他的女儿殷自燕知道,她的父亲埋骨在千里之外的新疆。

中秋节来临之际,如果您也有亲人朋友因各种原因未能相聚,可通过齐鲁壹点情报站发布寻人信息,本报记者将通过多种方式助您团圆。

文/片本报记者邱明

家中“门面”病故

路途遥远没能“回家”

1971年,22岁的殷法德入伍,此前他生活在沂南县孙祖镇枇杷沟村。“个头高、大脸盘,做事利索,比我们其他人都强。”一大家子共有6个兄弟、4个姐妹,殷法德排行第二,在四弟殷法才口中,二哥是家里人公认的“门面”。入伍前他就订了亲,并赶在上部队之前办了婚事。

殷法德入伍成了一名铁道兵。他服役时正赶上修建南疆铁路,驻地在现在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一带。1977年初,殷法德的一位同乡战友家中发生变故,部队领导指派作为仓库班长的他护送这位战友回家处理,因此多了一次探亲的机会。

噩耗传来是在那年春节过后。部队上来了两个人了解家庭情况,家人们从来者口中得知殷法德已经于那一年2月15日即除夕夜两天前去世。对这个把殷法德视为“门面”的农家来说,这个消息无疑是晴天霹雳。家人商议后让老大殷法成领着殷法德的妻子和女儿到新疆处理后事。殷法成带着弟妹和孩子辗转一个多星期赶到新疆时,部队已经在施工驻地附近安葬了二弟。

路途遥远再加上弟妹晕车、孩子才两岁,路上还得照顾好她们娘俩儿,殷法成没有能力接二弟“回家”。了解清楚二弟去世的原委、整理遗物后,殷法成不想再给部队添麻烦,带着弟妹和孩子返回了老家。

殷法德的去世被认定为病故,他的遗属可以得到相应的优抚待遇。他母亲在98岁时辞世,生前一直念叨着这个长眠于新疆的儿子。为了祭奠殷法德,亲人们在老家给他修了一座坟,里面埋葬的只是一件他曾经穿过的衣服。

看到媒体报道

才知道父亲长眠新疆

2016年3月份,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烈士陵园修建完成,此前203名分12处散葬在铁路沿线和荒山野岭的铁道兵墓全部迁进了陵园。这些铁道兵是在修建南疆铁路吐鲁番至库尔勒段时牺牲,这其中就包括殷法德。

到新疆处理完后事返回家乡后,因为通讯不畅以及转隶、撤编等原因,家人们与殷法德生前部队失去了联系,就连他坟墓的具体位置也只有模糊印象。没能再去看看二弟的心病一直困扰着大哥殷法成,特别是近年他患病卧床后。

不久前,有机构与和静县烈士陵园合作,帮助陵园内无人祭拜的100多名烈士和病故军人寻找亲人,殷法德的信息也包含在列。看到媒体相关报道后,他的亲人立即与和静县民政部门取得了联系。

“看到媒体报道,我才知道父亲其实一直长眠在新疆。”殷法德的女儿殷自燕今年43岁,父亲去世后她跟随母亲生活在父亲的老家中,直到长大嫁人搬到了沂南县城居住。她对父亲的印象只能从照片以及长辈们的回忆中勾勒出来。

或是为避免刺痛殷自燕,家人们从来没有说明殷法德在老家的坟墓其实只是衣冠冢。“感觉自己亏欠父亲太多,让他孤零零一人在新疆几十年都没去看看。”殷自燕说。家人们经过商讨,打算明年清明时前去祭奠。

新闻推荐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夏立君:创作一定程度上就是拜访童年

夏立君,1962年生于山东沂南县,现居日照。曾任中学教师十余年,赴新疆喀什支边三年,现为日照日报社高级编辑。上世纪80...

沂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沂南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