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2017首届成都国际诗歌周”即将启幕诗人们等不及要将成都入诗了!

华西都市报 2017-09-12 04:04 大字

“2017首届成都国际诗歌周”即将启幕 雷平阳,曾获鲁迅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人民文学诗歌奖、骆宾王诗歌奖、十月诗歌奖、李杜诗歌奖等各种奖项。著有作品集《云南记》《我住在大海上》等。

周瑟瑟,著有诗集《17年:周瑟瑟诗选》《栗山》《从马尔克斯到聂鲁达》等。曾获得“2009年中国最有影响力十大诗人”、“2015年中国杰出诗人”等。主编《卡丘》诗刊。

李瑾,山东沂南人。汉语言文学学士、新闻学(文学)硕士、历史学博士。出版诗歌集《人间帖》《孤岛》、小说集《地衣》、评论集《纸别裁》等多部作品。

9月13日,“2017首届成都国际诗歌周”将拉开它神秘的面纱,邀请了美国、英国、俄罗斯、以色列、意大利、罗马尼亚、南非、法国、日本、韩国等26个国家共30多位世界级诗人,以及来自北京、兰州、武汉、杭州、重庆、昆明、呼和浩特等包括成都本土的共100余位国内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诗歌翻译家参会。他们将使用诗歌这一世界通用“语言”,进行心灵和文化的沟通,并以成都这座诗歌之城为坐标,思考城市与诗的关系。活动期间,他们还将到访熊猫基地、武侯祠、都江堰、宽窄巷子、金沙遗址,与成都这座城市进行亲密接触,让视线与精神与这座古老又现代的城市进行连接,创作各自的“成都版”诗篇。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采访了雷平阳、李瑾、周瑟瑟等三位诗人,他们都将来蓉参加2017成都国际诗歌周。提到成都这座城市的诗意气质,他们无一例外地分享了各自期待将成都入诗的心情。

雷平阳:

在成都能见到非常多的快乐诗人,这简直是一种“奇观”

雷平阳的很多诗作有很强的土地性,居住昆明的他,偏爱写云南,写云南的山水自然。他也喜欢四川,喜欢成都,此次受邀参加2017成都国际诗歌周,他对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说,“又可以见到成都的朋友,诗人们了。”云南与四川同属西南,有诸多相似之处,但雷平阳依然能感受到成都的独特气质,“成都人的生活态度,跟其他地方的人相比,还是不一样。”他说,自己多次来成都,“每次在成都,都会有很多朋友见面、喝酒,而且很多都是优秀的诗人。在成都我能见到的非常多的快乐的诗人,激情澎湃的诗人。这简直可以说是一种‘奇观\’。身为外地人,我个人的感觉就是,到成都,就是去体验一种身心和谐的好生活。仿佛自己的生活不好,去成都就可以补偿一下似的。”

如何将自己对四川、成都风物人情的感受写进诗作,雷平阳的选择很特别,“事实上,我到世界上很多地方,最终都会选择与我的家乡云南进行对照。比如说,我在青城山,我注意到它的幽静、它随处可见的道观,这让我感受到它是一座文化山。我就想到它跟云南的山是不一样的。云南的山,更多的是山本身,是一种天荒地老的风格。这些对照,会进入我的诗作之中。”

周瑟瑟:

希望成都激活少年时代的记忆,写出让自己满意的诗作

“在成都我想找花椒树/朋友,请告诉我/在哪里可以见到花椒树/它的气味飘过/而树身隐藏/像某个老友/你肯定就在一扇窗子后/灯下摊开的书页上……”

多次来成都的诗人周瑟瑟,对成都这座城市充满无尽的想象,这给他的诗歌创作带来丰富的灵感来源。有一次,刚从双流机场出来进入成都市区,他就闻到了很亲切的味道,“花椒的气味。我想到花椒树。这给了我很强烈的写诗冲动,马上拿起手机写下了《花椒树》这首诗。”走在春熙路上,周瑟瑟又开始诗意的想象,“春熙路只有一条/飞过春熙路的人/在梦中一直飞/我们像飞过春熙路的猫/眼睛里的忧郁一闪/背部线条明朗/好像埋了一根/弯曲的铁丝……”

在周瑟瑟看来,成都这座城市的悠闲气质,对生活本身的重视和享受,跟艺术、诗歌是相通的。受邀参加成都国际诗歌周,周瑟瑟对此次成都之行也充满期待,“成都还有很多没有感受到的地方,我希望这次能唤醒我更多的写作触角。参加诗歌交流活动,除了与其他诗人交流之外,我对成都的环境、地理、人文都非常感兴趣,我预感我会写出让我自己满意的诗作来。”

周瑟瑟还特别分享了他与成都的特别缘分,“成都对我来说,是‘哥哥的城市\’,非常亲。”1983年周瑟瑟的大哥从湖南考入四川大学哲学系,当时还是初中生的周瑟瑟从大哥的家信中,知道了九眼桥、望江楼,还读到了大哥从川大寄给他的诗歌刊物和哲学书籍,“成了我的少年文学、思想启蒙读物。此次成都国际诗歌周有一场诗歌朗诵活动是在川大举行,让周瑟瑟很激动,“我准备去哥哥读书的校园走一走。希望能激活我少年时代的记忆,从家信中获得的感受,写进我的诗歌中。”

李瑾:

只有写下来,才能表达出我对这块土地的爱

李瑾在他的组诗《川蜀纪行》里写到杜甫草堂、宽窄巷、武侯祠等。写草堂的时候,有一句写道“雨水你我先来到草堂”;写武侯祠,他说“在这里,三国是木质的,知了能够把山川聚拢在一起”。李瑾说,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草堂和祠堂更能拉近他和三国、唐代的距离,“这里的草木不是遮蔽而是擦亮了回望前代的眼。来这里旅游,本质上说是一种精神体验,可以让人忘记被撕碎的日常生活,由都市化、商品化、机械化的丛林回到可以栖息的时间原点。”

写了《川蜀纪行》这组诗,李瑾并不自我满足,他说,“我想写写到过的四川的每一个地方,只有写下来,才能表达出我对这块土地的爱,诗歌的本质就是抒情。”这次受邀参加2017成都国际诗歌周,李瑾说,“目的之一就是采风,寻找灵感。对我来说,四川给我的感觉每次都是崭新的,除了火锅。我想,所有的诗人应该会有大致的想法,我们接触到的四川的一草一木不只是诗歌的主角,它们还构成了我们的精神世界,或者说见证了我们的精神成长,正是它们让我们和喧嚣保持了足够的距离。在四川寻找诗意,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幸福。”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张杰

新闻推荐

平凡的岗位 不平凡的业绩——— 记“最美医生”吴怀玉

吴怀玉,男,1982年出生,中专文化,执业乡村医生,沂南县岸堤镇岩山庄村人。2000年中专毕业从事乡村医生至今。15年来,吴怀玉扎根农村,默默奉献,为当地医疗保健事业呕心沥血,不辞劳苦,赢得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

沂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沂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