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农村路网 谱惠民篇章——— 临沂市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
8月21日《中国交通报》头版头条以“村路通 齐鲁富 民心暖”为题,报道了山东“四好农村路”建设所取得的显著成效。文中以临沂市在农村公路建管养护方面的典型经验为例,高度评价了山东省提升农村公路养护水平、探索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新模式。那么,蜿蜒盘旋在沂蒙大地的“四好农村路”是如何被打造成群众满意的沂蒙幸福路的?8月22日,记者到相关县区进行了实地走访。
□本报记者 李萍
“农村面貌变化最大的是农村公路,最美的景观是农村公路,农民满意度最高的是农村公路,最爱护的公共设施是农村公路。”初秋时节,行走在沂蒙大地的农村公路上,村民对路的褒扬之词不绝于耳。围绕“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临沂市交通部门将掩映在鲜花绿树中的农村公路精心打造成一条条群众满意的沂蒙幸福路。
创新道路管理 实行建养并重
目前,全市农村公路达到25027.3公里,其中县道3117.7公里、乡道3168.3公里、村道18741.3公里。一串串数字写就的是交通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也是他们向全市人民交出的一份完美答卷。
高质量的建设就是最好的管护。临沂市农村多是山区丘陵地形,市交通部门在规划建设之初就着眼于管,用高标准的规划、高质量的建设,为后续高水平的管护奠定基础、理顺路径。对计划建设的每条路,与县乡村等使用单位和后续管理单位进行沟通对接,科学确定功能定位和建设标准,确保既符合路网建设要求,又与当地需求、群众期待紧密衔接,把路建到群众心坎上。树立“修路为了发展”的理念,将农村公路的布局、线形与当地区域发展、特色景观打造、特色文化展示等紧密结合,将各类经济文化元素有效串联起来,实现路畅通与经济活、文化兴、旅游旺的高效统一,真正成为当地发展的命脉、致富的通道。
“随着20公里沂蒙生态大道和纵贯临沂南北的泉重公路的开通,村里盛产的香椿芽、生姜等农副产品依托便利的交通,源源不断走出大山,摆上了济南、上海等大城市的超市。”在被世界粮农组织德国粮援项目专家团定义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沂南县铜井镇三山沟村,沂南县交通运输局宣传科孙兆明的自豪之情难以平复:“路不仅仅是路,更是致富路、连心路。”借助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沂南这个有着95万人的山城,一座座工贸园区正利用交通优势拔地而起,农副产品、旅游产业发展也如雨后春笋般生机勃勃。
带动群众参与 提高养管水平
一座座自然古朴的石墙老屋、一条条曲径通幽的石板路和林荫小道,走进费县许家崖乡村风情休闲区,清新自然的乡村风情让人眼前一亮。
“农村公路的发展给山区人民带来实惠,也激起了村民养路护路的热情。”费县费城街道办事处主任潘振合说,对沿路群众来说,护路既是义务也是权利。为了使路宅分离,很多村的村民自发在道路旁边修建了花坛、边坡。如今管路、护路已经成为道路沿线群众的自觉行动。交通部门一方面加强对路产路权的专业管护,另一方面发挥县乡村和基层群众的积极性,通过拍卖道路桥梁冠名权、两侧绿化用地使用权等方式,对路域进行市场化经营,实现共赢发展。蒙阴县拍卖公交站点广告经营权用于道路的养护,兰陵县将循环样板路绿化用地使用权转让给两家公司经营。全市通过路域产权的运作,每年收益300余万元用于农村公路养护。
依托道路纽带 服务社会发展
“公路通百业兴”,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不仅联通了村与村之间的距离,更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依托农村公路抓好全域旅游、扶贫开发、农村物流、农副产品流通等产业,打造各具特色的沿路经济产业带,让农产品走出大山,让秀美乡村走向世界,带动沿路村庄步入发展“快车道”、群众奔上“致富路”。蒙阴县的桃园变成了“银行”,郯城县的银杏成为“摇钱树”,兰陵县的蔬菜成为苏浙沪地区的“菜篮子”,沂水县的自然村落成为乡村风情旅游地。
依托农村公路网,发展农村客运,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全市共开通城乡班线及镇村公交线路190余条,惠及群众300余万人。畅通农村物流“微循环”,实现了从“舟车不通”到“物流天下”的转变。目前,全市参与农村物流运输车辆3.6万余台,2016年农产品物流总额达577.7亿元。
从集镇到乡村、从干线公路到偏远村道,一条条“畅、洁、美、安”的农村公路纵横交错,串联起了沂蒙乡村风景线,编织出四通八达的乡村公路网络,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出行条件。
新闻推荐
沂南讯今年以来,沂南县用好“学、议、践、评、改、亮”六字工作法,促进1230个党支部、5.3万名党员把“主题党日”活动融入“两学一做”,农村党支部每月固定1天,机关党支部每月固定2天开展活动,使“主...
沂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沂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