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准服务基调 调准为民音符郯城法院唱响服务乡村振兴“合奏曲”

山东法制报 2021-09-23 09:22 大字

郯城地处苏鲁交界的山东省最南部,“东海孝妇”“于公定狱”的典故在司法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新时期,郯城县人民法院立足审判职能和辖区实际,主动为建设平安乡村、法治乡村、文明乡村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及法律服务。

为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 ,郯城法院专门出台《 向农村社区选派乡村振兴法治指导员的意见》和《服务保障全县乡村振兴20条措施》,创新性摸索出了“一二三四”工作法,在乡村振兴的交响乐中,定准服务基调,调准为民音符,唱响了司法服务乡村振兴的“合奏曲”。

注力,吹响警力下沉“集结号”

乡村要振兴,干部一线倾。郯城法院专门出台《 向农村社区选派乡村振兴法治指导员的意见》,对选派范围、主要职责任务、日常考核、组织保障等内容进行细化。

按照文件要求,郯城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冠龙联系全县9家重点民营企业和胜利镇,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层部门负责人分别联系若干民营企业和社区、村居;7处人民法庭庭长和干警负责联系辖区乡镇的民营企业和村居。

沂河边有个偏僻的小村叫贾湾村。贾湾村村民几乎都认识王冠龙,按村里一位老人的说法是因为王院长“来得太勤”。

贾湾村曾因银杏富甲一方,但前几年银杏市场饱和、苗木价格暴跌。面对困境,作为帮扶联系单位的郯城法院和当地党委政府一起想办法、出主意。 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带动银杏产业升级;引导群众以土地和苗木入股乡村旅游,通过这种模式既守住绿水青山,又让群众在银杏产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

村前文化广场的宣传墙上,孝德宣传、法治宣传等内容格外醒目,贾湾村也成为郯城县首批“无诉村居”。

和贾湾村的村民一样,许多村民手里都有一张郯城法院乡村振兴指导员服务卡,卡上印有法官的联系方式和法治服务范围。村民有纠纷和困难,乡村振兴法治指导员接到电话后,会及时提供法律咨询,进行诉前调解,上门立案、审理,为农民群众开辟了一条便民的“绿色通道”。

如今,郯城法院已派出 124名乡村振兴法治指导员,他们主动走到企业和田间地头,用心、用情、用力描绘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强基,擂起特色产业“出征鼓”

金秋的凉风吹在身上,神清气爽。郯城县归昌乡大羽养殖合作社负责人乔羽,站在产业园现代化的鸡舍旁,心情格外高兴,刚出的这批肉鸡价格相当喜人。

25年间,从一个家庭作坊发展成基地产业园,乔羽说,郯城法院功不可没。原来,当初他投资了108万元的鸡舍和鸡苗交给个体养殖户经营,结果经营户因个人财务原因养殖场难以为继。

归昌法庭庭长李岩了解到情况后,靠前服务,帮助乔羽分析利弊,最终达成和解,经营户退出经营,乔羽将这个养殖场转租。此举既盘活了经营不善的养殖场、新承包户有了收入,乔羽也有了回收投资的渠道。

通过这件事,乔羽成为郯城法院的帮扶对象。通过协调土地、贷款,总投资 1.5亿元大羽基地产业园成为郯城养殖规模最大、标准化最高的肉鸡养殖基地,合作社年出栏肉鸡500万只。不仅如此,郯城法院还帮助乔羽打通了上下游的产业渠道,引进了全国单场育种出栏最大的山东树芽禽业有限公司,布恩饲料、盛农屠宰等企业也落地郯城。肉鸡养殖产业链成为郯城县农民脱贫致富的好路径,解决了1000多人就业。

银杏、中国结、二胡是郯城县的特色产业,法院护航产业兴农义不容辞。今年5月,因为产品质量和货款费用纠纷,郯城溪水苑工艺品有限公司和永嘉县雨莱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对簿公堂。法官王利涛费尽心思做双方工作,最终使纠纷得以解决。

“服务保障全县乡村振兴的20条措施,找准了法院助力乡村振兴结合点、着力点和突破口,从机制上打通法院服务‘三农’的通道,实现了靠前服务精准对接。”一直在基层工作的马头法庭庭长闻振江颇有感触地说。

排忧,弹奏保障“三农”“和弦乐”

今年6月1日,十几位村民给郯城法院送来一面锦旗——“真心为民办事,倾心为民解忧”的烫金大字格外醒目。2014年时,江苏一苗木公司承包了红花镇大尚庄社区341户村民1700多亩土地,从2019年起,该公司就拖欠承包费。拿不到钱的村民找到法院,经过3个月17次的辨法析理、耐心疏导,最终在法院促成和解,村民们拿到了钱。

自开展农村“三资”清理工作以来,郯城法院七处法庭第一时间与辖区镇、村对接,法律指导“三资”清理工作,主动做好涉“三资”案件审判。马头镇北花园社区村民李某夫妻,自2002年至2008年期间承包了村里1.3亩荒地。承包期满后,二人既不归还土地也不交承包费。经过执行法官两个多小时的沟通协调,李某夫妻当庭支付给村委5140元,这起涉“三资”案件以调解的方式顺利执结。

地处两省七县交界,郯城法院还充分利用环资审判法庭地缘优势,创新推出跨区协作机制,参与到“一山两河”治理中。通过协作,严厉打击了各类危害环境资源的不法行为。

服务,演绎司法为民“大合唱”

相邻20多年,却因屋后一块空闲地,胜利镇蒲坦社区村民吴士喜和朱世学成了“仇人”。六年间双方相互不让,多次上访诉讼,最终在“和事佬”调处室达成和解。为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郯城法院主动参与到社会治理的大格局中,发挥专业优势,定期、不定期对全县786个“和事佬”调处室的工作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和解纷能力培训。

在归昌乡的综治服务大厅,有一间“老冯调解工作室”。退休法官冯西华退休不退岗,充分发挥多年积累的调解工作经验,义务为群众调解纠纷、化解矛盾,并通过言传身教,把具有冯氏特色的“新枫桥经验”传递给村干部和人民调解员。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效力如何认定?承包地征收补偿费用如何分配?离婚案件涉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如何分割?这是郯城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冠龙给全县农村党组织书记上培训课的内容。

郯城县有 707名农村党组织书记,为助力辖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打造一支“懂法律、有担当、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领头雁”队伍,郯城法院结合审判工作实际,“走出去”上门培训、“请进来”旁听庭审,瞄准“法”字做文章,围绕“育”字下功夫,积极作为,为“领头雁”们插上了一双法治翅膀。

两年来,郯城法院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上门送法活动60余次,邀请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参与旁听庭审16场次,召开典型案例剖析会 15次。

人民群众有要求,法院必须有回应。为方便群众诉讼,今年,郯城法院斥资2000多万元建成了全省一流的诉讼服务中心,大力推行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电子送达、网上调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通过组织“地头法庭”“ 场院法庭”“集市法庭”等,充分发挥了基层法庭主动化解纷争的职能作用。

延伸司法为民触角,回应群众司法诉求。郯城法院探索形成了“一平台、二互动、三进、四化”工作法:依托诉讼服务中心这一平台,实现网上办理、走进一厅,事务全清。法院工作积极融入社会治理,“走出去”互动,上门送法;“请进来”互动,旁听庭审。法官走出法庭,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提供精准化、精细化、专业化、 常态化服务。“一二三四” 工作法,得到了党委政府的认可,更得到了群众的认同。

“法院肩负着为乡村振兴助力护航的重大职责使命,找准定位,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乡村建设,需要进一步发挥人民法庭和每个法官的作用,在服务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们需要继续不断探索。”党组书记、院长王冠龙如是说。季善文徐西江

新闻推荐

① 红色记忆 不朽荣光

这是一支诞生于烽火硝烟中的英雄队伍。山东公安成立于1941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省级公安机关。民警们讲述了山东公...

郯城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