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凡人发声,22年来半岛一直在路上 平凡善举,凸显青岛担当

半岛都市报 2021-04-15 08:37 大字

半岛全媒体记者王永端孙桂东

“大胜”等5人的出场,让姜友莎的内心有了一些慰藉。4月14日上午,姜友莎已与20年前的恩人“大胜”取得了联系,并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数日来,本报连续报道引来社会热议,也吸引了慈善人士、学者等人的关注。青岛慈善人士张毓镛、青岛市委党校教授刘文俭以及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市潍坊商会会长林夕宝分别发声称:平凡人的善举凸显了青岛的大担当。

盼了20年,终于联系上

4月14日,姜友莎拿到了“大胜”的电话,一通时隔20年的致谢电话即将接通……

“嘟、嘟、嘟”的等待声过后,电话里传来姜友莎的声音,对20年前“大胜”的救助表示了真诚的感谢,之后双方互加微信。姜友莎给“大胜”发了一个百元红包,聊表迟到了20年的感恩之情。但“大胜”并未收下,他对姜友莎说,岁月更迭,20年前的20元钱不值一提,相信所有捐助者的想法都跟他一样。“大胜”祝福姜友莎的两个孩子,希望她们能够健康成长、成才,并衷心祝愿她们一家幸福。

记者随后了解到,“大胜”姓郭,除了帮助过姜友莎,还曾因救助摔伤老人被媒体报道过,原单位为了表扬他还奖励了100元。

两个孩子由她转运到青

姜友莎感恩电话接通的当天,杨静大夫再次联系记者,称想起了当年的一些细节。

“两个孩子是我到高密转运的,因为路程比较远,大概是上午出发,下午一点多钟回来的。当时我也是初为人母,孩子还在哺乳期,回到青岛后立马赶回家给孩子喂奶。”

至于孩子是如何转运的,杨大夫也给记者补充了一些细节。“救护车上条件有限,只能把孩子放到暖箱里保持恒温,否则后期对孩子影响会非常大。像这种早产儿,各个脏器发育不完善,很容易引起其他并发症。”杨静说,孩子在来青岛的路上最重要的就是做好保暖,此外还要吸氧,打点滴营养液,并且要密切观察她们的身体状态。

杨静说,当年救助两个孩子的过程就是一个与死亡搏斗的过程,每采取一步治疗方案都要根据孩子的情况来定,否则会对姐妹俩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且早产儿很容易发生感染,每次的操作都是无菌操作,“幸运的是,这两个孩子没有其他的并发症”。

青岛慈善人士张毓镛33名好心人体现岛城大爱

面对连续刊发的“跨越20年的惦念”,“跨越6年的拥抱”主角、7年来一直不懈捐助临沂市郯城县孤儿小梁泽的青岛慈善人士张毓镛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跨越20年的惦念”涌现出的1名有名爱心人士和32名无名爱心人士,体现出了青岛的城市大爱。“当一个素不相识的外地人遇到困难时,大家踊跃相助,慷慨解囊。背后正诠释着青岛这座城市朴素、诚挚和互助的善意基因的积淀。”

青岛市委党校教授刘文俭小小善举折射出城市文明

一个小小的善举,折射出的是青岛这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体现出一个社会的大爱担当。

青岛市委党校教授刘文俭说,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不仅体现在高楼大厦的建设上,更体现在凡人善举这样的人文关怀上。

20年前,高密的一对早产双胞胎来青求医。半岛都市报一篇数百字的新闻,让青岛市民纷纷慷慨解囊。20年后,一家人念念不忘,寻求报恩,也说明这一家人心怀善念,懂得感恩。

刘文俭说,人与人之间这种善良和温暖的传递,体现出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青岛好人的善举温暖了这一家人,如今他们用报恩的方式将爱心传递下去。

在青岛,这样的好人好事每天都在上演,而且越来越多。一个个的凡人善举,汇聚成了爱的海洋。每一个来到这个大家庭的人,都能感受到青岛的城市温暖与城市担当。

青岛市潍坊商会会长林夕宝热心和感恩连起两座城

半岛都市报报道高密早产双胞胎寻找青岛恩人的消息,让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市潍坊商会会长、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董事长林夕宝颇有感触。

林夕宝说,这33位无私捐助的好人,体现的是一种城市精神和担当,虽然绵薄,却是人间大爱,是普通青岛人朴素而真挚的自然流露。

林夕宝会长是潍坊人,但长期工作生活在青岛,对两地都有很深的感情。“青岛是一座富有爱心的城市,外地人都知道青岛人很热心,对于迷路的游客青岛人总会给予尽可能的帮助。‘微尘’是青岛的一个爱心符号,现在更是一个充满爱心的群体,频繁出现在青岛的各种公益活动中,代表着青岛这座城市的文明和发展……”

林夕宝说,商会创办的6年里,他都在倡导“感恩”文化。“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他认为,潍坊高密姜友莎一家懂得感恩,这也是潍坊民风的反映。

■记者手记为百姓发声,半岛人的执着

数天来,“跨越20年的惦念”集中报道了潍坊高密姜友莎一家,在20年后寻找为他们捐款的33名青岛爱心人士的新闻,引发社会关注。

20年前,在姜友莎一家人最困难的时候,是半岛都市报的一篇文章给他们带来了希望和生机。

20年后,姜友莎说她至今都清晰地记得半岛记者王维峰的模样。当年的王维峰很年轻,戴着眼镜,采访中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凭借他几百字的文章,让青岛好心人了解到他们的困难,纷纷慷慨解囊。

20年前的一篇文章,让姜友莎一家感受到了青岛的城市温度。如今,姜友莎再次找到了半岛都市报,寻找当年好心人的同时,也希望借助媒体的力量完成报恩的愿望。姜友莎说,作为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根本没有这个能力去做这样的事情,感谢半岛都市报能为一名普通的老百姓发声,传递社会的正能量。

的确,为百姓发声,20多年来半岛初心不改。自1999年创刊以来,半岛都市报一直传递政府声音、倾听百姓心音,与青岛一起成长,这期间见证了无数青岛好人故事,感受了无数次城市温度。而且,为百姓发声,为百姓解困,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微弱力量,亦是半岛人的担当。

“跨越20年的惦念”,与其说是寻恩之旅,不如说是20年后的寻友记……

■半岛担当22年,半岛搭起爱心桥

本报创刊22年来,一直关注社会的弱势群体,反映他们的心声,积极呼吁,联合热心市民帮助困难群体渡过难关。

2015年6月4日,本报刊发《病魔无情“拆散”小哥俩盼援手莫让双胞胎落单》的报道后,不少爱心人士伸出援手,大宝收到善款3万元,但因多数热心人未留下联系方式,大宝的爷爷曾特地赶到报社,希望借助本报向这些热心人道一声谢谢。2016年10月13日,本报刊发《罕见病缠身仍考第一即墨15岁女孩盼您伸援手》的报道刊发后,青岛市民纷纷解囊。

2017年2月10日,本报刊发《莱西男子病危已花费近60万众人5天捐10余万》。莱西市龙口路臧家院西村村民高先生突患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花费近60万元。本报报道后,村民和爱心企业仅5天就募捐到10余万元。

2017年8月31日,本报刊发《郭长英已凑到部分手术费丈夫获免费治疗》后,青岛一慈善服务中心的爱心人士来到齐鲁医院青岛院区,看望郭女士并献上爱心,同时承诺将为其患有精神病的丈夫提供免费治疗。

2018年10月,本报刊发的《求医十年终怀孕,她又因病“早产”仨月》。莱西市民李珍因个人体质不孕,四处求医十年,在做了三次试管婴儿后,终于怀孕。10月份,她因病产生腹水,为了大人和孩子的安全,医院为怀孕28周的她做剖腹产。860克重的女婴处境危险,只能住在重症监护室。面对巨额治疗费,李珍盼望爱心人士伸出援手。新闻刊发以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许多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市民张毓镛直接捐款6万元,加上其他爱心人士的捐款,共计8万余元。

新闻推荐

郯城县政法队伍教育整顿 先进事迹报告会举行

郯城讯4月8日,郯城县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先进事迹报告会举行。市中级人民法院“分调裁审”第一团队负责人马骏、县公安局命案...

郯城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郯城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