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县境内马陵山,不到200米高,山下古道自战国时期就是南北之间的交通要道,也是当地重要的文化地标,无数文人墨客曾在此驻足并留下诗词 山不在高,有“诗”则名

大众日报 2021-03-08 09:58 大字

▲马陵山▲马陵山中的石碑□ 本报记者 纪 伟

马陵古道位于临沂市郯城县境内的马陵山内,相传战国时期孙膑、庞涓于此交战。马陵山为沂蒙山余脉,南北走向,海拔在80至180米之间,据《战国策·魏策》载:“伐齐是寡人之仇也,出大梁,过外黄,伐齐并莒。”魏国伐齐战争途经马陵古道。清乾隆年间修编的《沂州志》也曾记载:“齐伐魏,孙子胜庞涓于此。”

马陵山下古道悠悠,自战国时期这里就是南北之间的交通要道,也是当地重要的文化地标,无数文人墨客曾在此驻足并留下诗词。时光荏苒,物是人非,但今人仍能从这些诗词中,感受到千年前的山水风物。

古战场 英雄地

翻阅郯城县当地史料,能够查阅到一首唐朝时期胡曾所作的律诗,这也许是最早描写马陵山的古诗。胡曾是湖南邵阳人,十分爱好游历,参考进士不第后滞留长安。咸通十二年(871年),路岩为剑南西川(今四川省)节度使时,召胡曾为掌书记。此后,胡曾辗转各地任职,曾路过马陵山。他在《马陵白书》中写到:“飒飒寒风九月天,驱戎独过马陵前。路旁古木白书处,记得将军破敌年。”在山水之间,这位诗人想到的仍然是马陵之战中的一个瞬间:庞涓被孙膑诱入山中,看到道旁树干上写的“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又过了几百年,彪炳史册的爱国诗人文天祥也来到了马陵山。文天祥曾官至右丞相,南宋景炎三年(1278年),他在广东省海丰县五坡岭被元军俘去,于南宋祥兴二年(1279年)4月22日被押往燕京(今北京),途经司吾山(今马陵山)时,在司吾驿歇马停足,并在此赋诗二首,其中一首名为《望邳州》——“邳州山,徐州水,项籍不还韩信死。龙争虎斗不肯止,烟草漫漫青万里。古来刘季号英雄,樊崇至今已千岁。”

作为古战场的马陵山,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一片英雄地,因此路过此地的文人看到苍茫山水时,也大多感怀旧事,抒发胸臆。到明朝时,崇祯年间的进士吴伟业在这里留下了《下相怀古》:“驱车马陵山,落日见下相。忆昔楚项王,拔山气何壮。太息取祖龙,大言竟非妄。破釜救邯郸,功居入关上。杀降复父雠,不比诸侯将。杯酒释沛公,殊有君人量。”马陵山离刘邦的故乡沛县不远,楚汉争霸的故事再次被吴伟业提起。崇祯年间,明朝内忧外患,作为在朝官员,吴伟业感怀时事,发出了“我来访遗迹,登高见芒砀。长陵竟抔土,万事同惆怅”的感叹。

一直到清朝时,马陵古道仍然是南北之间的交通要道。据史料记载,清朝乾隆皇帝六下江南行走的道路,就是从马陵古道(马陵山北段郯城县境内),经红花埠走马陵山南段(今江苏省新沂市境内)南下。在这里,乾隆留下了三首描写司吾山风景的诗。《司吾山》:“绿野平陵翠黛纹,拂庐小对意含欣。钟吾漫道才拳石,早具江山秀几分。”《过司吾山》:“三度观民驾幸美,春风又复过司吾。苍松闲云红墙寺,信递江山画意殊。”《渡永济桥叠旧韵作歌》:“司吾除道遵逶迤。”除道即开辟道路,即使是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享受着那个时代最好的服务,在面对漫漫旅途时,也会对崎岖的道路发出感慨。

马陵秋月

马陵山属沂蒙山支脉,为低山丘陵地貌,是苏北大平原上难得一见的山峦冈阜景观。山体蜿蜒、涧谷纵横,分布其间的水体(仙人湖、禅堂湖等)平静如镜,湖岸曲折有致,山水尺度宜人,结合极为自然,颇具江南山水之秀美。在满山坡青绿如茵的草地上,点缀丛丛苍翠的松柏,与紫红色的山岩形成清新明快的色调,此景尤于朝晖夕霭之中更具魅力。

由于地质条件特殊,马陵山上发现的古化石极为丰富,珍贵且罕见,有中生代柏树化石、大片碎枝叶化石群,有大面积的鸭嘴恐龙化石群,有新生代大象化石、鹿化石、犀牛化石、熊化石等,故马陵山有“天然博物馆”之称,2007年被山东省批准为省级地质公园。

这样的景色,自然令诸多文人流连忘返,留下了不少绝美的诗句。其中,又以“马陵秋月”与“司吾仙洞”二景最为人称道。

元代画家、诗人倪瓒是江苏无锡人,诗文多描写山水,他在《游司吾山》中这样描写当时的马陵山:“司吾石桥板前水,鱼戏溪流乐客人。敲火煮茶思宰相,山村野味世间珍。”涉山水、观溪鱼、品香茗、尝野味,游览一番后,这位文人大概也会想起前朝节烈之臣文天祥的动人事迹。

到了明代,宿迁人何九州的一首《马陵秋月》带我们领略到了马陵山的清幽夜景:“马陵风色秋,吹出青天月。幽人夜不眠,孤光映华发。”此外还有两人以《马陵秋月》为题,描写了当时的景色。诗人李巽臣写到:“白露秋空净碧天,月华如水照初筵。北来山势连城举,东去涛声绕寺悬。放浪衣冠虚岁月,寂寥宫殿引神仙。清晖到处堪欣赏,何必年年映井圆。”清幽山谷,寂寥之夜,思绪往往难以收拢,在这样的时刻人们往往喜欢追忆过往岁月。诗人吴隐则是登高望月:“马陵山旷拥高楼,午夜蟾生大地浮。露湿梧桐寒井碧,清光掩映玉壶秋。”

不只是夜景,“司吾清晓”与“马陵秋月”相比也不遑多让。此景因清晨的曙晖早早光临此处而得名,至今山中仍建有司吾清晓楼,供游人小憩。李巽臣的另一首诗就是以《司吾清晓》为题:“摇曳轻岚锁翠微,凭虚冉冉弄晨晖。鸟啼未醒幽人梦,日出初开远树扉。石户惊猿空蕙帐,苔龛唏露湿云衣。山前官路年年客,飞尽红尘未息机。”

司吾仙洞

马陵山中另一处被历代诗人提及的景观,就是“司吾仙洞”。马陵山五华顶向南不远处有一悬崖峭壁,壁底有一洞,高八尺,宽九尺,深十二尺,这就是远近闻名的三仙洞。

清代郯城人王恒是乾隆十三年(1748年)进士,曾任福建省莆田县知县。王恒擅长诗文和书法,告老还乡后,游览于郯城山水之间,《郯城县志》中收录了其多首诗文。他在《七律·司吾仙洞》中描写了这处山洞的景色:“司吾仙洞绿成茵,洞口桃花岁岁新。”清代蒲城人(今属陕西)屈复流寓郯城县达四十余年,其所作诗文流传至今的尚有20余首,诗风以雄奇著称,他在《由吾洞》一诗中写到:“寂历马陵路,迢迢深涧洄。洞口扁白露,谷口锁苍苔。”

清代顺天府人(今北京地区)张能麟曾任山东巡道,他在《仙人洞》一诗中也描写了这处山洞的奇绝:“昔人已脱凡尘去,此地空余仙隐处。悬崖峭壁虑莫攀,洞口依稀招客语。语意其中可卜居,诗床石鼓并石书。更余一井甘露水,狂饮百杯兴蔼如。”

秀美山水中,多有僧人修行。据传马陵山上曾有一座古刹清泉寺,原名云门寺,创建时代已无从考证。该寺坐落在半山坡,依山傍水,环境幽雅。记录郯城地震的冯可参就有一首以《游清泉寺》为题的诗:“灵液澄澄映古庵,时和野水落寒潭。擎来若有金山冽,烹就还同玉峡甘。乍酌已知喉可润,频斟何虑性能贪。陆翁若也曾经过,应羡名泉在古郯。”

在查阅史料时,一位清代的女诗人,在一众男性作者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位女诗人难以考证其姓名,只有一个陈王氏的落款,据记载其娘家在马陵山西面,有一位妹妹住在马陵山东面,她在《居马陵山西每春过山探妹》一诗中,这样描写春暖花开时马陵山上的风光:“风见春山景,崎岖路不迷。五华芳树北,三洞碧云西。雾霭千秋岭,泉通万古溪。水流红石径,人傍绿柳堤。”

新闻推荐

褚墩镇: 积极做好春耕备播工作

罗庄讯为了确保今年春耕备播顺利进行,打好全年农业增产增收基础,褚墩镇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做好春耕备...

郯城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