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粮大户”的暖心故事

临沂日报 2020-10-12 11:30 大字

赵文争使用“飞机”防治水稻虫害

赵文争和郯城县马头镇敬老院老人一起贴窗花迎佳节

赵文争使用先进的“水稻流水线育秧机”播种水稻

赵文争和农场工人在查看“种子粮”长势

收割机在丰收的稻田里作业

赵文争是郯城县马头镇前赵村一名普通农民。2011年,赵文争注册创办了郯城县大丰收家庭农场,2014年,赵文争刷新了当地小麦515公斤的单产记录,并与县种子公司签订了《良种小麦供销合同》。今年,他精心栽培的“山农28”优质小麦取得了亩产517公斤的大丰收。目前,他种粮施肥有机化、管理全程机械化,每年为国家提供优质良种50多万公斤。

年近半百的赵文争,黝黑的脸上透露出淳朴,磨出厚厚老茧的双手诉说着曾经的艰辛。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庄稼汉,2004年,他贷款12万元,在郯城县马头镇采莲湖片承包了102亩低产涝洼地,开始了他的“种粮计划”。

“当时,俺带着一家4口和一台手扶拖拉机来到采莲湖。没有路,住在别人的两间破养鸭棚内,臭味熏得人喘不过气来……”赵文争回忆说。

恶劣的条件和环境并没有让赵文争退缩,他知道只有种好田才是唯一的出路。于是,赵文争刻苦钻研农技知识,邀请农业专家现场指导,传授新经验、新技术。他还与郯城县种子公司签约合作,开辟良种试验田培育新品种,担负起农技推广义务。2014年,赵文争的家庭农场被确定为“山东省级标准化优质稻麦良种培育基地项目”。

为了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赵文争加大了农业机械的投资,购置了现代化的收割机、插秧机、播种机、育苗机、植保无人机等先进农用机械和设备。

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让赵文争吃了定心丸。他承包的土地规模从起初的100余亩到如今的1000多亩,注册了种粮合作社、办起了家庭农场,成为当地有名的种粮大户。

“自己富了不算富,带领乡亲们一起富才算真富!”赵文争看到周围群众不会科学种田,就无偿将病虫害防治、化学除草等技术传授给他们。在他的精心指导和帮助下,采莲湖、马西等社区的上百户农民的小麦、水稻连年增产。

赵文争致富不忘众乡亲。“党的好政策让俺富起来了,俺不能忘本,俺要感谢政府、救助贫困乡亲……”赵文争说。从2005年开始,只要水稻一下来,他就把1000公斤新米送给敬老院的老人们品尝,10多年来从未间断。与此同时,他每年还带着猪肉、食油、水果、棉衣等礼品与敬老院的老人一起度重阳、迎新春。赵文争还资助了6名大学生,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2019年,赵文争被评为“临沂市十佳种粮大户”“临沂好人”“山东省十大公益慈善人物”,并光荣当选郯城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

房德华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郯城实施“秋季攻势”给企业加把“安全锁”

9月18日,马头镇组织安全综合执法监督队伍,对辖区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开展“秋季攻势”行动,确保中秋、国庆“两节”安全稳定。...

郯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郯城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