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峰一形成,就引来无数双眼睛的密切注视,许多台电脑精密计算 一道洪峰的200公里行程
□记者 纪伟 报道洪峰平稳度过后,郯城河道管理局沂河所所长周先强再次来到河畔,观察水情。8月7日晚,郯城河道管理局工作人员在河边标注水位。8月7日,临沂市水利工程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人员在值守。□本报记者杜辉升 纪伟
临沂水系发达,大中小型水库901座,塘坝近万座,有“千库万塘”之称。其中,沂河纵贯南北,流经临沂市8个区县,自沂水县跋山水库以北至郯城县南部的吴道口,河道干流长约200公里,被临沂人称为母亲河。但由于临沂市降水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再加上地势北高南低,汛前降雨集中,源短流急、洪水峰高量大,历来防汛形势十分严峻。
8月5日8时至8月7日8时,临沂市平均降雨达到75.8毫米,沂河出现明显涨水过程。8月7日9时,据省水文局洪水预报,预计沂河临沂水文站7日14时洪峰流量3800立方米/秒左右。
护水库
8月6日晚,暴雨瓢泼。记者身在临沂市水利工程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指挥部办公室),通过电话采访,大致了解了沂水县道托镇胡家旺村党支部书记侯天增当晚的行踪。当晚11时,侯天增穿着雨衣,吃力地走上水库堤坝,一边观测水位涨势,一边巡查是否有管涌或渗水现象。自7月21日以来,这已经是临沂市经历的第四次明显降雨过程,侯天增面前的这座胡家庄小2型水库已经逼近警戒水位,正在全力泄洪。
侯天增说,他是水库的巡查责任人,根据规定每次下雨都要在水库边守着,一旦发现水库有问题随时上报。今年汛期来临前,水利部门还专门组织水库责任人进行了防汛演练,开展了线上培训,现在镇上的每个水库巡查责任人手里都有一张明白纸,上面清晰地标注着值守水库的相关水文数据等信息。
说话间,水库的技术负责人、道托水利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高宏也来到了岸堤上,与侯天增一起巡查。据高宏介绍,经过这几次大雨,距离胡家旺村20公里外的跋山水库的水位持续上涨,目前也已经开闸放水,为接下来的降雨预泄腾库。
据了解,光是在临沂城区上游沂河流域,就建有田庄、跋山、岸堤、唐村、许家崖5座大型水库和22座中型水库,总库容22.47亿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5606.9平方千米,占沂河流域总流域面积的47.4%。
近年来,临沂市实行严格的小型水库防汛“三个责任人”制度,为每座小型水库配置了行政、技术、巡查三个责任人,其中巡查责任人一般是小型水库所在地的村党支部书记。按照规定,一旦开始降雨,巡查责任人需要在水库边实地观测水库水位,为指挥中心科学调度提供实时数据。
侯天增认为,这样的实地观测很有必要。他介绍,去年台风“利奇马”过境期间,兰陵县一座小型水库就出现了险情,幸好当时村里的巡查责任人彻夜守在水库大坝上,在凌晨时发现了水库超过警戒水位,及时提醒村民转移到了安全地带。
8月7日凌晨,正在水库边的工棚内避雨的侯天增,接到了指挥部办公室打来的电话。与该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简单交换了一下雨情、水情等信息后,侯天增放下电话说,指挥部办公室电话检查上岗值守情况,这雨要下一整夜,得让老婆来坝上送饭,看来今晚是回不了家了。
总调度
在电话的另一头,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人员王帅将听筒扣在座机上,做好记录后,再次翻开水库防汛责任人的名单,继续抽查下一座水库三个责任人上岗履职情况。自8月5日早8点临沂市迎来大范围强降雨,王帅已经在这间办公室连续值守了两天一夜。
一组1956年至200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沂河流域平均年降水量超过800毫米,由于沂河中上游均为山丘区,洪水陡涨陡落,往往在暴雨过后几小时内,主要控制站便会出现洪峰。经过60多年的治理,如今的沂河已经形成了由水库、河道堤防、控制性水闸、分洪道工程、水利枢纽工程等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其中,沂河祊河口以下至省界已按照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治理。
到了上午11点,在指挥部办公室隔壁的一间办公室里,工程师王辉打开了临沂市水利局开发的智慧防汛系统,开始为各型水库制订泄洪方案。这套系统2018年投入使用,输入气象部门提供的降雨预报数据后,可以模拟出未来一段时间的河道水情与水利工程状况,提前制订泄洪方案。
“8月7日上午11点,跋山水库的水位是173.76米,根据系统计算,如果未来一段时间的持续降水量预计达到50毫米,水位将升至175.74米;如果预计持续降水量是100毫米,水位将升至177.47米。我的工作就是根据各个时段的实时降水量,判断水库应该在何时泄洪。”王辉说,智慧防汛系统可以同时模拟37座大中型水库的库容水位涨落情况,再由指挥部办公室综合协调上下游泄洪方案。
临沂市的汛期是每年的6月至9月,4个月的时间里,整个指挥部办公室都随时保持着临战状态。王帅所在的这间办公室24小时不间断地安排两名工作人员值守,一旦有强降雨过程,值班人员会增加到6至12人,分工负责预警信息、监测雨情、调度工情、信息统计报送,以及专人负责超汛限水库水位变化情况、制订洪水调度方案等工作。
去年台风“利奇马”过境时,王帅接到指令值守,将私家车停在路边。大雨降下,路面积水,周边的汽车都及时转移到了安全地带,只有他的车一直停在路边。4天之后,等他结束值守再去开车时,却发现车子已经在积水中泡坏了。
8月7日下午3时,根据水文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一波洪峰将要在临沂市区河段形成,指挥部办公室向小埠东橡胶坝发去预警信息,再次提醒那里的工作人员做好迎洪准备。
开闸坝
从指挥部办公室向南13公里,记者赶到沂河小埠东橡胶坝管理办公室,这里的负责人张丽正带领工作人员计算河道洪峰流量。
小埠东橡胶坝位于临沂市主城区的东南侧,此处河段是沂河主干道与祊河、柳青河等三条支流的交汇处,沂河北部流域的降水汇集于此。根据临沂市水利部门的综合调度,往往会在这里形成沂河防汛过程中最大的洪峰。小埠东橡胶坝能否顺利泄洪,关系着临沂市的城市安全。每次大雨袭来,这里的工作人员都要以每半小时一次的频率计算河道流量,避免快速形成的洪峰对坝体带来冲击。
“目前流量已经超过2000立方米/秒,刚才指挥部办公室打来电话,通知我们今天的最大流量将接近3500立方米/秒。”张丽介绍说,3500立方米/秒,意味着每秒通过沂河的水量接近两个标准游泳池的容量。
据了解,小埠东橡胶坝由橡胶坝袋、充排水泵站、水闸等组成。橡胶坝分为充水式和充气式两种,而小埠东橡胶坝使用的是充水式,坝袋充胀后控制上游水位用以供水、灌溉、发电、航运、防洪等,效果与普通水闸相似,却有造价较低、施工简易、运行方便等特点。小埠东橡胶坝的橡胶坝袋共有16节,净长1135米,橡胶坝袋内充满河水后,高度达到3.5米,可以使整个坝体的最高蓄水位达到65.5米。它于1996年1月动工,1997年1月竣工并投入使用
接到流量预警信息前,小埠东橡胶坝已经进入了第一阶段的泄洪操作,预报洪水超过1000立方米/秒时,橡胶坝就要按调度方案将坝袋内的水完全排空,落坝到底。这项操作,用水利部门的专业术语来说,叫做“塌坝”。
8月7日上午9时30分,张丽就接到了预警信息:预计到下午2时左右,沂河临沂站洪峰将达到小埠东橡胶坝。此时,橡胶坝已经提前塌坝到底,等待洪峰到来。
小埠东橡胶坝的坝上蓄水面积达到了1.6万亩,接近杭州西湖的2倍,这处河段被命名为沂蒙湖。2001年9月,小埠东橡胶坝被水利部评为首批18家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之一,是当时山东省唯一一家获此称号的单位。2006年,小埠东橡胶坝入选第四届吉尼斯世界纪录,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橡胶坝。
此外,小埠东橡胶坝在调蓄区间径流、改善和扩大灌溉面积、提高河道防洪能力、提升临沂城区的生态环境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07年2月,小埠东橡胶坝被住建部评定为国家级城市湿地,2016年又被水利部评选为全国“十大最美水工程”之一。
下午3时21分,位于小埠东橡胶坝下游的临沂水文站实测洪峰流量3700立方米/秒。
在确认了坝体已达到最大泄洪量的信息后,中控室内的工作人员拿起电话,向下游的刘家道口枢纽工程管理局、郯城县防汛指挥部等七个单位通报泄洪情况。
“像这样重要的信息就不能通过微信群或者短信通知,一定要和相关部门逐一确认各种细节,避免给下游带来猝不及防的洪峰。”半小时后,七通电话打完,张丽打开中控室的窗户,巨大的轰鸣声传来,从窗边向外看去,倾泻而下的河水翻涌起大片白色的浪花。
这些河水向南奔腾12.7公里,来到刘家道口枢纽工程。下午5时许,根据上级调度指令,刘家道口枢纽工程中的分洪闸开启,将自北而来的洪峰一分为二,通过分沂入沭河道,将超过每秒1000立方米流量的洪峰引入东侧的沭河,另一半则继续沿沂河主干道向南,分流后的洪峰流量超过每秒2000立方米,进入了郯城县境内。记者追随洪峰,也来到了郯城。
巡河道
马头拦河闸位于郯城县马头镇,距离刘家道口枢纽工程约40公里。8月7日下午6时30分,为了监测这一波洪峰过程,郯城河道管理局沂河所所长周先强已在此等候多时。一小时前,他接到巡防指令,从家中赶来。
沂河上游多山,洪水暴涨暴落,留给郯城县的反应时间较少。沂河在郯城县境内主干道长约55公里,在洪峰过境时,周先强与同事们的职责就是沿约55公里的河道两岸巡查,检查堤岸、控导、涵闸等各类工程的情况,及时发现处理并上报险情。
“2000流量对郯城段来说不算特别大,但每次行洪时,我们都要把两岸的各类工程看一遍,不允许出现任何纰漏。”周先强说。
天色黑了下来,借着手电筒的微弱光亮与闸坝上的灯光,周先强与沂河所工作人员张效军走出水文观测塔,沿着堤岸上的台阶向下走去。这里立着四根两米长的钢管,顺着堤岸的坡面依次向下排列。周先强告诉记者,这些钢管就是帮助巡河员观测水位的水尺。此时,最下面的一根水尺已经完全浸入水中,涌到岸边的浪花不断拍击着第二根水尺的根部。
“根据我的经验,现在河水的行洪流速大约是每小时5公里,水位也在安全范围内,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几处重点险段和新建控导工程的情况。”周先强从车中取出红漆,在石砌的岸堤上记录下了当前水位,便匆忙赶往下一处巡查地点。
目前郯城河道管理局在郯城县境内的沂河主干道上,建设了大型控导工程5处、中型控导工程7处,还有30多处小型修补加固工程。在整个行洪过程中,周先强与同事们一直都坚守在一线。有些加固工程需要拨开荆棘与灌木才能查探清晰,几次巡查下来,周先强与同事们的身上往往会留下许多被草木割开的大大小小的伤口。
8日凌晨2时,周先强驱车赶到了郯城县胜利镇北新汪村。汽车停稳,周先强仰头将水壶中最后一口水喝完,打开车门向岸堤边走去。经过一整夜的奔波,这个容量1500毫升的水壶也见了底。
北新汪村党支部书记郑洪兴早已撑伞站在堤岸上。北新汪村地处沂河河道转弯处,洪峰转向带来的冲击力拍击堤岸,一度威胁着北新汪村的安全。2006年,郯城河道管理局在实地考察了北新汪村的情况后,在岸堤上建设了5条丁坝和400余米长的石护坡,通过伸入河道的丁坝坝体和石护坡,缓解河水转向带来的冲击力。此后,又陆续进行了三次系统性治理,建设了多处石护坡抵御河水排击,基本消除了北新汪村面临的洪灾隐患。
早上8时,天已大亮,周先强与同事们回到郯城河道管理局吃早饭。在郯城河道管理局的防汛值班室内,灯光还没来得及熄灭,防办主任付玉超已经在这里值守一个昼夜。随着雨情、水情与工情的变化,付玉超需要随时将一条条防汛指令传达到各个基层部门并将搜集整理的信息及时上报。
付玉超的家在46公里外的兰陵县,有时遇到汛情,连续两三个星期都无法回家。几天前,他一直感到头晕、胸闷,却一直坚持在岗,直到单位强制让他休假催他就医后,他才知道自己已经有了心脏早搏的迹象。“洪峰就是命令,其他的,等这次汛情过去再说吧。”付玉超说。
“降雨过后,洪峰全部过境一般需要一天一夜。为了保证急难险重处有人扛起重任,我们成立了党员突击队带头冲锋,行洪过程中他们基本没有时间休息。”郯城河道管理局局长张传秋说。
早上8时,周先强简单就餐、小憩之后,将随身的水壶灌满茶水,再次前往一线巡查河道。周先强是河道治理战线上的“老兵”,从1988年起就在郯城河道管理局一线工作。32年来,他见证了沂河防汛的变迁。
上午10时,周先强来到郯城县南部的吴道口,沂河从这里流入江苏省。站在岸堤上远眺,水流平稳,经过一个昼夜的奔流,此次降水在沂河主干道形成的洪峰,跨越200公里,平稳度过。
“回去好好睡一觉,备战下一次洪峰。”周先强说。
新闻推荐
商报临沂消息8月5日3时46分,山东省临沂市消防救援支队郯城大队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称:位于郯城县沙墩镇沟上村,一辆轿车倒扣...
郯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郯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