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郯城探索
“污染了地、污染了天,污染了美好的大自然,老头老太太喘不开气,各种动物把家搬。秸秆焚烧的危害说不尽,俺再把禁烧的好处谈一谈……”“三夏”时节,在鲁南粮仓郯城县,来自李庄镇新城花园社区的两位宣讲员用快板向大家宣传秸秆焚烧的危害和禁烧要求,深受老百姓的欢迎。这是在有着近百万人口的古郯大地上,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零距离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一个剪影。截至目前,该县15个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300余场次,参加活动的各类志愿者达8000余人次,覆盖群众约8万余人。
一代代郯城人在肥沃的沂沭平川上建设家园,在劳动实践中形成了厚重绵长的农业文明和特色文化,滋润着一代代郯城人的精神家园。然而,该县也清醒认识到,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存在短板和薄弱环节,农村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不及时、不深入,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仍然存在……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面对新的问题和挑战,郯城县立足凸显地方特色,在贴近群众、丰富内容、创新形式上下功夫,把新时代农村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作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风文明的有效载体,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探索之路。
落实好“建在哪”,在阵地建设上下功夫。“抓好阵地建设,就抓住了解决问题的‘牛鼻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郯城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霍连军说。一方面通过把文明实践站建到乡村——乡镇依托文化站打造实践分中心,社区(村)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大院、文体小广场、志愿服务工作站、道德讲堂等,在保障各场所原有功能的基础上,根据文明实践工作需要统一调配使用,以此把基层资源盘活、把服务平台整合,全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通过建设各类文明实践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下乡活动,把更多具有浓郁乡村特色、充满正能量、深受农民欢迎的文艺作品,送到他们面前。郯城县还巧妙地将线下的活动“搬到”了线上——开辟了文明实践进网络之“微宣讲”平台,把弘扬沂蒙精神、移风易俗、新旧动能转换等重点工作编成小故事,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播出,目前已开展36期。
落实好“谁来做”,在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志愿者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主力军,活动开展得好不好,关键看志愿队伍建得强不强。去年以来,郯城县通过健全队伍体系、整合社会资源、开展褒奖激励,着力壮大志愿队伍,建立“志愿服务+群众”模式,实现群众需求和志愿服务有效对接。目前,该县理论政策宣讲队伍库成员已达174人,成立的文化、卫生、法律、科技等8支专业志愿者队伍,县级成员达1630多名。
落实好“怎样做”,在创新方式上下功夫。一把锁使劲砸都打不开,用钥匙却能轻松打开,因为钥匙了解锁的芯。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郯城县让群众唱主角,做到实践活动由群众点单,使实践活动内容真正是群众所想、所愿。该县红花镇大院子社区文明实践站采取“精准实践”模式,向蔬菜种植户传授种植知识,向妇女传授中国结编制技艺;该县柳琴剧团潘成友夫妇根据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好人好事,自编自演了柳琴戏节目,在全县文明实践活动中巡回演出,深受好评。
为准确把握基层群众思想特点和接受习惯,还灵活运用“讲、评、帮、乐、庆”等方式,增强文明实践活动的实效性和感染力。同时,为突出集中实践的仪式感,郯城县探索建立了一套可学习、可复制、可借鉴的集中实践“5+N”模式。“5”即唱道德歌曲,诵习语近人,讲好人故事,评先进典型,开展志愿服务;“N”就是社区群众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加技艺传授、民俗文化展示、文化演出、经典诵读、家风家训、人生讲述等实践活动。
潮涌催人进,风正好扬帆。2019年的古郯大地,必将新风扑面,处处弦歌!
□临报融媒记者 周宝云 孙云 通讯员 霍连军 禚艳华
新闻推荐
7月7日,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马头镇的留守儿童在“足球乐园”里训练。进入暑假,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马头镇文体中心“...
郯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郯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