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郯城 千年古城“鲁南明珠”放异彩
在山东省最南部,有一方承载千年历史、蕴含丰富文化的瑰宝之地,这里就是“好客山东”的南大门——郯城。它是银杏之都、杞柳之乡,生态资源优美多样;它是古徐国文化发祥地、“春秋三圣”郯子故里,文化灿烂古韵悠长;郯马调、木旋玩具、木版年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传承着世代郯城人民勤劳智慧的匠人精神。
迈入新时代的征程,古老郯城活力勃发。以建设临沂副中心城市为契机,突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全域旅游“四个重点”,正着力打造富有实力、宜居宜业、生态优美、开放包容、人民幸福的新郯城。
在“相约泉城济南邂逅银杏郯城”2018济南·郯城周启幕之际,我们将通过“这里是郯城”、产业升级、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工作纪实等4个篇章,为您全景展示一幅奋斗进取、日新月异的今日郯城“美丽画卷”。
□刘国伟
郯城县位于山东省最南部,地处鲁苏交界,总面积1195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街道、开发区、景区),115个农村社区、11个城市社区,100万人,是“中国银杏之乡”“中国杞柳之乡”。
郯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夏商时期称炎地,西周称炎国,春秋时期演化为郯国,秦朝设郯郡,两汉时改称东海郡,唐朝元和年间(唐宪宗李纯,公元806~821年)改称郯城县。是“春秋三圣”之一郯国国君郯子的故里,“孔子师郯子”“郯子鹿乳奉亲”的故事被传为千秋佳话;以孙膑、庞涓斗智斗勇闻名世界的齐魏马陵之战,就发生在郯城境内的马陵山;元代著名戏剧家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中窦娥的原型即为汉代东海孝妇;中华徐氏始祖陵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是古徐国文化发祥地。汉相于定国、薛宣,儒学大家匡衡、王朗,南朝著名无神论者、天文学家何承天,杰出诗人徐陵、鲍照、何逊等,都曾为华夏文明增添了璀灿的光彩。郯城县是全国文化先进县。
◎县域概况:
银杏之乡美名扬
鲁南“咽喉”通四方
郯城资源富集,产业齐全,素有“鲁南粮仓”之称,是全国100个产粮大县之一,先后11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郯城是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8%,是我国栽培银杏最早的地区之一,县内百年以上的大树有3万多株,银杏绿化覆盖面积30万亩,年综合效益20亿元。
郯城工业门类齐全,目前已打造形成郯城经济开发区、高科技电子产业园、中医药产业园“三大平台”,绿色化工、家居建材、现代农业(食品)、服装四大传统产业和电子信息、文化旅游、医药三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96家,阳煤恒通化工、鲁南新材分别进入中国化工十佳杰出企业和全国造纸行业50强。“一村一品”经济历史悠久,现有中国结、装饰木条、钢木家具等生产加工专业村216个。
郯城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是齐鲁大地与江淮地区交往的重要交通要道,为鲁南“咽喉”之地。京沪高速公路、205国道、310国道及胶新铁路贯穿全境。全县公路通车里程22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5.5公里,国道、省道126公里,县乡公路571公里,“村村通”里程1450公里;铁路营运里程61公里。距连云港、石臼港、岚山港均在100公里左右,到枣庄、徐州高铁站均在1个小时以内,位于临沂、连云港、徐州三个空港之间,海陆空运输十分便捷。
近年来,郯城县各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以加强党的建设为统领,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为抓手,以建设临沂副中心城市为契机,突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全域旅游“四个重点”,打好项目建设、招商引智、土地增减挂钩、污染防治、脱贫攻坚、社会突出问题治理“六场硬仗”,着力建设富有实力、宜居宜业、生态优美、开放包容、人民幸福的新郯城,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就、迈上了新台阶。
◎古城新韵:
钟灵毓秀出先贤
民间艺术展新风
郯城县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氏族社会末期,境内已有人群定居,时境为“东夷”之地,太昊氏为东夷一著名酋长,少昊氏为黄帝族向东发展的一支,与夷族杂居于此,称“炎”地。周封炎族首领于此,称炎国,后演化为郯国。春秋时期,郯国附鲁,“郯子朝鲁”“孔子师郯子”即出于此。战国时期(约公元前414年)为越国所灭。秦置郯郡,后改称东海郡,置郯县,属徐州刺史部,为县、郡、刺史部治所。唐贞观六年撤县入下邳,元和中复置,始有“郯城”县之名,不久又并入临沂。元末复置郯城县,明清之后县域有变,县名未易。
郯子(生卒年不详),己姓,子爵,春秋时郯国国君。《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郯子朝鲁。他在回答叔孙昭子“少皞氏鸟名官,何故也”的提问时说:“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我高祖少皞,擎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孔子听说此事后,“见于郯子而学之”。并感叹:“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后苍(生卒年不详),字近君,东海郡郯人。西汉宣帝时博士,官至少府。著名经学家。精通五经,对《齐诗》和《礼》的研究造诣很深。东汉学者应劭称他是《齐诗》的最早传人之一。
于定国(?~前40年)西汉丞相。字曼倩。东海郡郯县(今山东郯城西南)人。少时随父学法。为狱吏、郡决曹。宣帝时,任廷尉。为人谦恭,能决疑平法,被时人所称赞。后为丞相,封西平侯。
何承天(370~447年),东海郯(今郯城县)人,南朝宋思想家、天文学家和文学家。他将800卷的《礼论》一书,删减分类合并为300卷。又撰《春秋前传》《春秋前传杂语》等书。
徐陵(507~583年)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徐摛之子。南朝梁陈间的诗人,文学家。曾编选专收歌咏女性的诗集《玉台新咏》,为继《诗经》《楚辞》之后的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
张景华(1482~1555年),字时美,号白溪,明正德九年进士,历官知县、大理寺右寺丞、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左都御史之职。他刚直不阿,不畏权贵,曾上疏弹劾宠臣武定侯郭勋等贪官污吏。著有《摄心录》《山西奏议》《御边迂说》《樵牧琐谈》《双槐解》等。
刘之言(1906~1933年)马头镇人,鲁南地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1933年在“苍山暴动”中牺牲。
郯城厚重的文化积淀孕育了丰富的民间文化艺术,“孔子师郯子”、二十四孝之“鹿乳奉亲”、关汉卿笔下窦娥的原型“东海孝妇”、孙庞斗智的“马陵之战”等民间故事传说都出自郯城,被誉为“郯城三绝”的木版年画、木旋玩具和挂门笺都是郯城民间艺术的璀璨明珠,传统音乐鲁南五大调被称为“贵族的音乐”,独具艺术风格的地方戏曲“柳琴戏”能把你的魂唱丢,民间小调“姐儿妞”唱醉了马陵山根的老百姓。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郯城人民利用身边的自然资源,创造性开展技艺生产,他们创造了琅琊草、杞柳、中国结、玉米皮等编织技艺。为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郯城人民在铁器铸造、陶器烧制等技艺实践方面有很高的造诣。郯城剪纸、面塑、传统手工刺绣被称为郯城民间艺术“新三秀”。
每年春节期间,积极组织文化活动,开展郯城特色的年味专场文化活动:腊月二十五“万福送万家”送春联暨春节文艺演出节目海选。正月初一“千人百队贺新春”郯城县民俗大拜年。正月初二“梨园贺春”戏曲专场演出。正月十五“游粟园赏花灯”大型民俗灯展。
郯子书社是由郯城县文化馆发起和组织的,是郯城县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又一创新举措。郯子书社成员由郯城县曲艺界老艺人丁凤楚、李汝举、吴绍君等组成,项目范围包括:评书、琴书、渔鼓、大鼓书等传统曲艺项目。这些曲艺项目在郯城属于濒危非遗项目,意在传承和保护这些曲艺项目,弘扬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唤醒广大群众对于传统文化的记忆。
为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促进广场舞活动的有效开展,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郯城县文化馆采取馆内集中培训和下基层进社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广场舞队伍领头人,基本实现每村一名广场舞带头人、一位广场舞辅导老师、一支广场舞队伍,广场舞活动蔚然成风。
通过阵地免费开放、公益性文艺辅导、组织开展品牌文化活动等,协调、整合社会资源,推动广大基层群众参与到全民艺术普及活动中来。开展了艺术知识乐理大课堂、美术书法赏析大课堂、广场舞培训、“国风郯韵”国学讲座、“经典陪我成长”国学经典诵读、“百姓讲郯”地方文化讲座等活动。
为大力贯彻“北融南接”战略,提升郯城知名度,扩大郯城文化影响力,每年举办摄影展活动。活动旨在引导全社会共同寻找郯城之美、展示郯城之美,在分享郯城之美的同时,激发郯城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展出分为郯城之韵、郯城家园、郯城记忆、郯城新姿、郯城夜色5个部分。
郯城县以繁荣群众文化生活为切入点,利用7、8两个月的时间,开展以“多彩文化,魅力郯城”为主题的广场文化艺术节。活动按照全民参与、集中展示的思路分“少儿舞台·才艺广场”“百姓舞台·激情广场”“跳出精彩·舞动广场”三个部分。
◎特色旅游:
万亩银杏一片黄
千年古树寓吉祥
近年来,郯城县旅游业发展迅速。水榭·银杏景区的万亩银杏景色优美,银杏古梅园的“老神树”寓意平安祥和,成为不少游客的网红打卡地。郯城县还依托郯庐断裂带,建设了麦坡地震地质公园,在这条与东非大裂谷齐名的断裂带上,红黄土壤相间,展现着跨越亿年的地质奇观。
“我在郯城万亩银杏林打卡!”青岛大学生王林对着手机镜头激动地说,这是他第一次通过短视频记录网红打卡地。随着网络的发展,很多新兴的旅游景点通过网友打卡的形式被推出,郯城县的万亩银杏林也因频繁“上镜”成为了受欢迎的网红打卡地。郯城县素有“银杏之乡”的美誉,每年11月,万亩银杏一片金黄,站在高瞻银杏观光长廊上,随手一拍就是一帧美景。“太美了,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银杏树,满满的负氧离子,这里是养生休闲旅游的好去处。”王林评价本次旅游。
王林口中的“网红打卡地”就是郯城县胜利镇水榭·杏韵景区。景区拥有数十万亩银杏,深秋时节,银杏树叶渐黄,煞是好看。为给游客制造最唯美的银杏林观赏体验,景区打造了银杏园观光长廊,长廊由5部分阶梯组成,拾级而上即可到达一处栈道,长廊最高处约有5层楼高,也是景致最好的地点。在观光长廊上信步游走,置身银杏林,拿出手机,拍一段短视频,打卡留念,不失为最惬意的旅游经历。
提起郯城的网红打卡地,除了万亩银杏林,还不得不提新村银杏古梅园的“老神树”。三千多岁的“老神树”堪称银杏届的“泰斗”,其直径须由6个成人张开双臂才能合抱。据当地老人讲,这棵“老神树”有“五神”:一是祈福神。二是结果神。银杏树属于雌雄异株的树种,而这棵雄性银杏树最下面的一根枝,当年由广福寺僧人嫁接上了雌枝,成了雌雄同株,而且每年树底部的树干都是硕果累累,压弯枝头。三是授粉神。每年谷雨前后,“老神树”可为方圆二三十公里范围内的银杏雌树授粉,这也保证了新村当地成片银杏树林的繁茂。四是断枝神。多年前的一场狂风中,“老神树”上断下了一根枝,其在晾晒10多天后被培植入土,竟然长出了新芽。最后一神是落叶神。“老神树”发芽早于春,落叶迟于冬,春天要比同类的树提前半个月发芽,秋冬季节要到12月上旬才落叶,比同类的树要晚一个多月,并且是三四个小时内一次性落尽,场面十分壮观。“老神树”的根系极为发达,树冠根系占地面积五六亩,树荫达0.8亩。在距古树100多米的地方,村民建房挖地基,仍频频挖出“老神树”的树根。根据乡林业站的调查,“老神树”的根系伸展范围最远达到150米。
麦坡地震地质公园也是郯城县正在打造的旅游景区。郯城麦坡地震地质公园所处郯庐断裂带,该断裂带与东非大裂谷齐名,是地球上的两条巨大断裂带,它南起湖北广济,经安徽庐江、山东郯城,越过渤海湾,至沈阳附近分为两支延入俄罗斯境内。总体上呈北东15度走向,在我国境内绵延2400多公里。
郯城县依托郯庐断裂带打造了麦坡地震地质公园,公园内架设木栈道,便于游客观赏亿年的地质奇观,一边是黄褐色土壤,一边是浅红色土壤,两种土分别来自中生代和新生代,年代相差超过亿年,这也是大地震造成的独特地貌。
金秋的郯城有多种美,如果说银杏赋予了郯城金黄的外衣,那么历史文化便是赋予了郯城深厚的底蕴。望海楼四季景区在郯城县东南15公里处,位于红花乡大尚庄村东南约2.5公里。景区里有一座高大的石峰,巨石错叠,形如石楼。据传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出访郯国时,曾与郯国国君郯子到此登楼望海,观看日出,后称为孔子登临处——望海楼。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郯城县的旅游业正在起飞,县政府依托当地独特的自然风貌,融入时下流行的旅游文化元素,创新旅游模式,制定惠民政策,引导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同时,也引领了当地居民的幸福生活。
◎非遗:
听“郯马调”耍木旋玩具
感受匠人智慧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郯城县时刻牢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以历史文化遗产为导引,古为今用,深入挖掘鲁南文化资源,走出了独特的传承非遗之路。这里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鲁南五大调、郯城木旋玩具,这里还有千年历史、工艺精湛、样式新颖的柳编制品和郯城县木版年画。
鲁南五大调2008年6月7日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音乐类别。其旋律婉转圆韵,节奏平实徐缓,歌词高雅隽永,多以叙事的形式,讴歌自然风光和人际情谊。
鲁南五大调活跃在以郯城马头为中心遍及整个鲁东南,甚至传到鲁北广饶等地的一种民间曲调。因集中流行于郯城、马头一带,故又称“郯马调”,也称“淮调”“五大调”。
关于其来源,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在明朝时从云南、贵州等地传来的,又有人说是在17—19世纪(明清时期)从江苏的扬州、灌县一带传入的。从其题材、曲调、演唱形式分析,它和清代流行于扬州一带的扬州清曲十分相似。因此,有专家认为五大调从江苏一带传入的可能性较大。
郯城木旋玩具,俗称“耍货”,起源于明成化年间(1465年至1487年),以临沂市郯城县港上镇樊埝村为中心世代相传,迄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樊埝村也被誉为“木旋玩具之乡”。2009年6月,木旋玩具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4年11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郯城木旋玩具是一种民间艺术,它的题材内容、艺术形式都是为适应农村特点而产生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在图案设计上,多取材于神话、民间故事、历史故事等,具有造型精巧、形象逼真、色彩艳丽、夸张传神等特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反映了一个地区的文化认同和价值归属,对于研究当地乃至中原地区风土人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内容最初取材于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在图案的设计上,既有儿童喜爱的花纹,又有成人视为吉祥如意的龙凤图案,有着童稚之美、自然之美、人文之美,折射出人类发展的足迹。
郯城木版年画起源于200多年前,一位潍坊年画艺人逃荒至郯城县胜利乡沙沃村,恰值年关将近,饥寒交迫之际,他就解下随身携带的木刻雕版,拓印年画去换取食物。不料,这些色泽艳丽抢眼、极具渲染喜庆气氛功能的年画一经面市就获得热烈的欢迎,不仅生意红火,沙沃村村民更是倾村前来拜师学艺。
郯城木版年画的集中产地胜利乡沙沃村,在县城西南15公里的沂河北岸,是郯城木版年画的发源地。在原有的基础上,沙沃村人结合本地的地域特征,一代代推陈出新,很快就把沙沃村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木版年画专业村。在鼎盛时期,沙沃村曾有过“家家点染,户户丹青”的红火场面,是苏北、鲁南的最大年画集散地。
郯城县1999年3月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杞柳之乡”。杞柳,俗称白柳条,又称条子。郯城白柳条具有白润光亮,白中含亮,亮而映白,有柔、韧、坚的特点。早在1000多年前,郯城人就开始在河滩地栽植杞柳,并用其编织生产、生活用具。
郯城柳编工艺品质量高,款式新颖,造型优美,工艺精湛而闻名于世,在国际市场上享有极高的声誉。1972年郯城县工艺美术总厂开始生产柳编工艺品,同年就使白柳编制新产品打入了国际市场,深受客商赞赏。现出口产品种类,有提篮、洗衣篓、婴儿篮、吊花篮、狗窝等,采取编制、喷漆、烘干包装一条线生产。
新闻推荐
今年以来,郯城县重坊镇纪委不断强化党员学习教育,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切实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抓细抓实抓出成效。拧紧阀门,防止...
郯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郯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