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棚户区改造圆5780户群众安居梦
这两天,郯城县郯城街道前东庄村的王大爷特别高兴,逢人就说:“我再也不用住冬天进风、夏天漏雨的小土屋啦!县里棚改给俺盖的新房,又干净又暖和,住着真舒坦!”半个月前,王大爷挑选了一套自己中意的房子,如今他乐滋滋地搬进了新家。日前,前东庄片区整村搬迁工作顺利完成,共建设安置房600套。
2017年,郯城县坚持把棚户区改造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先后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20个,共5780户,总改造面积达70.96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房5780套,切实改善了群众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撑起安居一片天。
纳入新型城镇化建设大盘子
近年来,郯城城市建设突飞猛进,棚户区由于居住条件差、安全隐患大、基础设施弱,已经不适应城市发展,改造迫在眉睫。郯城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将棚户区改造纳入新型城镇化建设这一大盘子进行统筹规划,提出了“一城四片区”发展规划,科学合理确定安置房建设区域和小区定位,尽量选择交通便利、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的热点区域。在户型设计上本着户型人性化,使用功能实用化的原则,让回迁居民满意,住着放心。为确保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顺利推进,该县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制度,并将棚户区改造纳入全县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实行全程动态管理,对各牵头单位、职能部门及产权单位进行严格考核,对不能按时间节点完成任务的,要求限期整改,确保安置房尽早开工建设。
多管齐下让群众住上“圆梦”房
棚户区改造是“民心工程”,也是“良心工程”。郯城县严把施工质量关,对参与棚户区改造的开发企业和施工队的资质进行严格筛选,从源头上把住工程质量关。聘请专业监理公司监理,每个项目均成立了由社区党员干部代表及“五老”组成的还建房建筑质量监督小组,全程参与棚改项目建设质量监管,给棚改社区百姓吃了定心丸。
棚户区改造需要大量资金。郯城县多措并举,全力做好资金保障,确保群众及时住进新房。充分利用棚改3P模式,积极引进诚信好、实力强的开发企业先行垫资,有效缓解棚改资金压力,引进东方佳园公司建设了高圩子片区、西城片区安置房,引进安宜集团建设了三卸片区安置房。积极争取各类专项补助资金,帮助申请各类政策性银行贷款,以县国有资产运营有限公司为棚改融资平台,积极与各金融机构密切配合,认真研究上级支持棚户区改造的各项政策,在棚改项目使用政策贷款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改造提升城市形象和功能
棚户区改造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功能的系统工程。郯城县由过去依靠房地产开发进行棚改,到如今“一城四片区”的规划大格局的提出,标志着全县棚改思路的“改造升级”和棚改工作的“提档加速”。
该县将棚户区改造置身城市整体空间中进行,并综合考虑城市发展方向和定位。在改造过程中,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西南片区依托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将黄墩、二郎、管庄等6个村的1900户居民集中安置,为工业项目储备地征收打下坚实基础;东南片区依托郯国古城项目进行开发建设;东北片区依托滨湖森林小镇的万亩古栗园进行开发建设。与城市形象提升相结合,在棚改过程不单是“拆屋建房”,同时注重完善城市功能,增强承载能力,协同推进广场、城市公园、街道绿化等设施配套提升城市品质。在各安置社区均设有幼儿园、小学、卫生服务、社区办公、超市、肉菜市场等便民配套设施和部分商业铺面,低矮破旧的棚户区摇身一变成了高档的城市社区。另外西北片区城市花海、东北片区滨湖森林小镇在建成后,均能有效提升城市形象,全县棚改工作实现了“拆除一片旧城、建成一片新居、改善一方环境、催生一个产业”的良好局面。
记者 周宝云通讯员 王晓升 刘国伟
新闻推荐
去年以来,罗庄区褚墩镇把移风易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把具体措施落到实处,努力形成节俭养德的良好社会风尚。注重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该镇充分利用宣传栏、横幅标语等方式进行宣传,在...
郯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郯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