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关键在于扭住体校这个“牛鼻子”

大众日报 2017-12-26 05:10 大字

□本报记者于晓波

12月21日,郯城一中校长李楠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重组郯城体校,这是继郯城一中女足赢得全国校园足球冠军后,郯城一中又一个新的目标。李楠说:“体教融合将赢得未来。”

争取建体校,纷纷上运动项目,这是山东省体校建设临沂现场会后出现又一轮体教融合的可喜局面。以“体教融合”为核心,实施好县级体校办学模式改革,山东省重建市级体校(竞校)4所,新建、恢复县级体校12所。

在12月17日结束的2017国际乒联世界巡回赛总决赛中,山东省运动员陈梦夺得女单和女双两枚金牌,并将登顶世界排名第一,接起捍卫国球荣誉的接力棒。

山东竞技体育在天津全运实现了“三连冠”的伟业,一个重要原因是,山东省拥有一批在全运会能堪大任、国际大赛初露锋芒的体育后备人才。后备人才这一山东体育后继有力的输出,已在2017年崭露头角,为山东体育持续发展彰显青春力量。

蝉联第一的背后

得少年者得天下!青少年体育,关乎民族体质、国运兴衰;关乎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未来发展。

可贵的是,国家体育总局与教育部相关部门达成联合培养共识,在2017年制定出台了系列文件,推进持续培养中国竞技后备人才。

山东省在后备人才建设方面先行一步。省体育局、省教育厅共同制定出台了《关于改革县级体育运动学校办学模式的实施方案》,在全国率先确定了“十三五期间,全面实现县县有体校的目标”。紧紧围绕这一目标,持续加力。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省体育局与教育厅审时度势,围绕自己的责任与担当,打破藩篱,立足体育和教育各自的优势,选择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扬长避短,开门办学,联手重组县级体校,开启了山东省县级体校办学模式的改革,在全国率先走出了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的路子,破解体校发展之难。

在新周期国家级后备人才基地创建蝉联全国第一。这是山东省连续两个周期国家基地数量居全国第一。其中,有15家训练单位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基地,数量也位居全国首位。

顶尖的优秀选手精英辈出,亮相世界赛场,彰显山东体育新生代力量。而保障后备人才不断涌现,梯队建设持续健康,是山东体育近年来在队伍建设和培养体系上逐步完善的结果。

“体教融合”先行一步

加强青少年体育,关键是推进“体教融合”,并在重点环节实现重点突破,省体育局与教育部门一道,用创新性的思维,建设一个符合山东青少年体育发展规律的新体系。

省体育局局长李政认为,筑牢县级体校发展的根基,是山东省竞技体育发展的“根”与“魂”。重视和加强体校建设,是山东竞技体育达到一个较高水平的基本经验。李政认为,要实现县级体校的全面复兴和可持续发展,必须走“体教融合”的改革之路。

县级体校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其办学活力和水平,直接关系到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省体育局、省教育厅达成一致意见,今年将强力规范市级体校文化教学工作,有文化教学的市级体校全部加挂普通学校牌子,文化教育全部纳入教育部门管理。

以教体融合为基本原则,破除传统县级体校独立办学、实体化办学的单一模式,逐步将县级体校改革为教育、体育部门共同负责、各负其责、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新型体校,巩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础,促进学校体育工作深入开展。

县级体校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基础所在。省体育局副局长隋拥军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山东省竞技体育发展到今天,一个重要的优势就在于抓住了基层体校建设。据统计,这些年,山东省在奥运会和全运会上获得奖牌的运动员,几乎全部都是通过从普通学校选拔到县级体校。

去年,全省各级各类体校共计向省队培养输送优秀运动员252名,向各类高校输送大学生948名,向普通高中输送1812人。

联赛杠杆撬开源头活水

创新发展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探索新的竞赛机制,以竞赛杠杆撬动青少年运动员的培养工作。

山东省探索创新走出了一条“教体财结合”型的青少年体育赛事新路子,并逐步建立起了大中小学一条龙的联赛体系,为实现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和探索。

隋拥军说,全省学生体育联赛,加速了普通学校与体校融合发展,不但可以培养更多的竞技体育人才,提高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水平,而且能够将选材范围由原来市县体校3万名学生扩展到全省普通学校的几百万名学生。同时,还有利于活跃学校的体育氛围,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

大中小学生体育联赛的成功举办打破了过去青少年体育单靠体育部门一家管、一家办,唱独角戏的局面,形成了青少年体育各部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新局面,共同构建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体育发展新格局。

让每一位大中小生都能够感受到联赛,从而影响、带动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联赛中来。去年,省级中小学生联赛开展了7个大项、713个小项的比赛,参赛人数共计6837人;市级联赛参赛人数达5万余人;县级联赛参赛人数达到19.6万余人。

“大青训”需要“大合唱”

省体育部门从顶层设计出发,组织开展对民间资本、社会力量发展“青训”事业的调研,研究制定经费、设施、人才、赛事等各方面扶持政策,让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充分参与进来,加快构建“大青训”体系。

开展了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重新认定工作。省体育局、省教育厅联合下发文件、组织专家组开展评估,共命名了60所省级优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610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以省级“示范校”带动各级各类体校发展,形成覆盖城乡的训练网络。

去年年底,根据《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资助基层体校建设资金管理办法》,扶持了14个市、县级体校建设项目,总计金额3500万元。目前,山东省每年用于青少年体育工作的经费达到了1亿多元。全面推进“县县有1所新型体校”目标的实现,这意味着山东竞技体育的“金字塔”将拥有更加厚实的塔基。

新闻推荐

莱芜市庆杨艺术馆新年开年展张猛、刘庆杨细笔绘画研究作品展

“岁开戊戌”张猛,刘庆杨精品展将于12月23日上午10:38分在莱芜市开展。本次展览精选两位艺术家2017年研究成果力作,内容涵盖细笔人物、鸟兽、花竹绘画诸类,其中张猛先生新创作仕女人物作品以及刘庆杨...

郯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郯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