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腔拉魂震四方,一曲深喉飘古韵, ———临沂郯城三捷庄探访柳琴戏

烟台日报 2017-11-23 08:44 大字

11月9日,在临沂市郯城县花园乡三捷庄村,小观众在舞台前仔细欣赏传统柳琴戏。戏台上,44岁的杨琴与66岁的付作峰正在表演柳琴戏传统剧目《打干棒》。舞台上只有一桌一椅,一个云帚一条扁担,两位艺人却可以表现越山跳涧、腾云驾雾及把人吊在空中等动作。其唱腔委婉优美,细腻传神,表演质朴大气,成功演绎了这个古老的爱情神话故事。被誉为“梨园奇葩”的张金兰,1928年生于临沂市郯城县花园乡三捷庄村。6岁学艺,8岁登台演出,19岁时就基本掌握了柳琴戏的一些传统剧目,承担剧中的主要角色,在郯城、新沂、徐州一带流动演出,并在当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008年,张金兰被确立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琴戏)代表性传承人。至今在鲁南苏北地区依然流传着“看戏不见张金兰,白花两毛钱”的佳话。由于历史等诸多原因,柳琴戏剧团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后继无人,濒临失传。“其主要原因是演出场所设备陈旧不堪;剧团经济状况拮据,人才流失、断层现象严重;戏曲创作与演出市场严重脱节,缺乏创新精神。”有关人员告诉记者,过去柳琴戏在农村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在郯城一带,流行着许多关于“拉魂腔”的民谚:“拉魂腔一来,跑掉了绣鞋,拉魂腔一走,睡倒了十九”,“女人听了拉魂腔,面饼贴到后背上;男人听了拉魂腔,丢了媳妇忘了娘。”,“为听拉魂腔,多跑十里不冤枉”等等。这足以说明当地人对柳琴戏的“痴迷与丢魂”。近几年来,临沂市郯城县高度重视柳琴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投入专项资金,在三捷庄村建设柳琴戏陈列馆,为柳琴戏爱好者搭建戏台,为传承和发扬柳琴戏文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舞台。目前全县组建16个以柳琴戏为主的庄户剧团,500余名柳琴戏爱好者活跃在农村文化大舞台,为农民送去精神食粮。有人说,柳琴戏是绽放在临沂郯城、兰山一带广袤辽阔的平原沃野上的一支浸透着浓郁泥土芳香的梨园奇葩,她那婉转悠扬、敞亮华美的唱腔,她那活泼自由、热情奔放的舞台表演,对我国地方戏曲、民俗文化的探索与研究都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人们有理由相信,这昔日的“拉魂腔”一定会在新时代征程上大放异彩!YMG记者申吉忠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郯城农商银行落实“增提创”活动服务中小微企业

郯城农商银行对照临沂市银监分局关于“增提创”活动的工作要求,走访65家单位,提供符合企业自身需求的金融服务方案,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一、严格落实“三降一去一补”政策,支持郯城经济供给侧结构性...

郯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郯城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