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乡亲铸就“九间棚精神”的刘嘉坤对话“80后”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 激扬为人民讲奋斗的青年担当

大众日报 2019-05-04 10:00 大字

□本报记者杜辉升

本报通讯员李伟

平邑县九间棚村坐落在海拔640米的龙顶山上,因为山高、谷深、涧陡,曾长期缺水、无路、无电,村民受尽了贫穷的气。1984年,30岁的刘嘉坤当上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全村党员群众架电、修路、引水、植树,实现了高山水利化、山涧变通途,铸造了闻名全国的“九间棚精神”。

五四青年节之际,刘嘉坤和九间棚的“80后”村主任、驻村第一书记围坐一起,回忆当年创业历程,共话青春担当。

季大勇:您30岁时就干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全村老少创造了闻名全国的“九间棚精神”,这其中肯定有很多难处,当时是怎么做到的?

刘嘉坤:关键就是“三不怕”:不怕吃苦,不怕吃亏、不怕吃气。

我17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当时我在村里任团支部书记,也是村里的重点培养对象。但那一年,村里评选“五好”却没我,晚上开会时,我就非常生气。这时,村里一位老党员当面指出了我的缺点,让我知道在名利面前甘愿吃亏。

现在时代跟以前不一样了,但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还是一样的。我觉得,这个“三不怕”同样适合于今天想干事的年轻人。

季大勇:我来九间棚任职已经半年多了,让我惊讶的是村里早在1996年就成立旅游公司,前几年又成立了电子商务公司,最近又开始布局生态农业,这些都实实在在走在时代前列,怎么才能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开拓者呢?

刘嘉坤:“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坚韧不拔,艰苦创业”是九间棚精神的内涵。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咱们九间棚人通过学习进行创新的步伐从没停过,这应该是九间棚能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原因之一。

年轻人思想解放,接受新事物快,更应该勤思善学,毫不畏惧面对一切艰难险阻,在攻坚克难中作出成绩,这样才能不落于时代。

陈凡莉:作为一名“80后”,我是2006年从县城嫁过来的。了解村里历史后,感到非常震撼,也倍感压力,我们年轻人如何才能把“九间棚精神”更好传承发扬?

刘嘉坤:过去,咱们村是有名的光棍村,大家出外都不愿意说自己是九间棚人,甚至有人骂老祖宗选错了地方,但通过这些年的奋斗,九间棚不仅让九间棚人感到自豪,十里八乡的人也都以到九间棚企业就业为荣,彻底改变了九间棚的面貌。

作为党员干部,就得有股担当的精神,咱们心里只要想着老百姓,不怕吃苦,不怕吃亏、不怕吃气,再加上全身心的投入,就一定能把想干的事干成,老百姓也会从内心里喜欢咱、服气咱。

如今咱们村民过上好日子了,但看到别的一些贫困村要想着帮一把。咱们在云南、甘肃、新疆的贫困地区发展金银花良种示范基地、扶贫示范基地,种植面积近20万亩、初加工工厂十几处,带动了10多万人脱贫致富。在那些贫困地区,有很多九间棚人和当地人一起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其中就有很多年轻人。他们把责任和担当扛在肩上,不仅带去了金银花的种植技术,也带去了“九间棚精神”,让小小金银花成为当地百姓心目中的“幸福花、和谐花、致富花”。

新闻推荐

千人登蒙山 览沂蒙好风光 临沂市已开通11条旅游专线直通车

本报4月8日讯(记者陈牛)4月6日上午,由临沂全域旅游集散中心(临沂汽车客运总站)组织的60辆大巴车载着2100余名市民来到平邑...

平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