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情牵农村学校,潜心送教上门 周加惠的事业从60岁开始,十余年累积送教超过千次

半岛都市报 2017-12-22 11:12 大字

半岛全媒体记者刘金震

在青岛有一个知名的“支教岛”,面向农村学校开展支教等活动。山东省优秀教师、青岛市劳动模范周加惠,是支教岛五大联盟之一的教师联盟盟主。由于青春岁月里与农村教育结缘的经历,使得他在退休后毅然参与到送教活动中,关注起了农村学校的学生课堂。十余年下来,他组织的送教活动已经超过千次,并还在继续着。

青春岁月与农村学校结缘

周加惠脑海中都是农村学校,农村学生,农村教师。这情缘从年轻时就算结下了。他23岁从曲阜师范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临沂市平邑县,在一所远离县城的高中任教。从此踏上了教书育人的讲台,一待就是23年。回忆这段青葱岁月,周加惠忍不住感慨那段岁月的艰苦。他当时负责高中语文教学,是学校屈指可数的本科生,自然也在学校中被委以重任。每次县教育局组织的会议,他得徒步赶到县城里开会。学校距离县城百余里,连个自行车也没有。

周加惠说,他的青春岁月就放在平邑,他的青春献给了沂蒙山区。他也感谢那段在农村任教的经历,让他看到了农村家庭的困难。孩子们每天背煎饼到校,就着一口咸菜填饱肚子,匆匆地就埋头在学习之中。当时农村家庭经济条件有限,读书接受优质教育是孩子的梦想,他看到了农村娃在贫寒中却好学的品质。看到课堂上的大家求知若渴,周加惠暗下决心教好每批学生。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他40岁时被调动到铜石镇,成为平邑三中的副校长并任教。后来又被调动到平邑县教育局,任县教育局的副局长。这时候的他已经46岁,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申请调动回到青岛。他说,那时候只有一个念头,回到青岛继续教书育人,回到青岛也恰好如愿,任职在原青岛教育学院,担任《训诂学》《唐诗宋词》《语文教学研究》等多门本科课程教学工作,就这样一直干到了退休。

志同道合为农村教育献力

他告诉记者,回青岛任教后偶尔到农村上课,看到偏远地区的教育还是挺落后,这勾起了对青春岁月的回忆,也让一个想法从心底萌生了。他想继续发挥余热,为农村教育做点实事。

当时,青岛市教育局的干部李淑芳正致力于为农村教育干些事,正组建团队为支援农村而奔波,恰好与周加惠心底的牵挂不谋而合。他决定参与团队的创立,开始了60岁后的事业。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的事业是从60岁开始的。团队初名为琴岛教师成长工作室,条件成熟后经市教育局和市民管局正式批准,成立了青岛市陶行知研究会,周加惠任会长。面向全市偏远农村学校支教,转变农村教育的思维方式。这也是如今响当当的支教岛的雏形,如今支教岛已经壮大为五个联盟,周加惠担任教师联盟的盟主。

这份工作可没有工资补贴,完全靠大家对农村教育的热情,人数却达到了上千人,给岛城部分农村学校送上了温暖。其实公益送教之路一路并不容易。周加惠告诉记者,他们起初对市区和农村学校的教学情况不了解,这就需要他跑到市区学校课堂上听课,一面积累市区课堂的知识并物色老师,一面还得尽可能取得农村学校的信任。那时候团队压根没有车辆,只能向朋友借。随着名声逐渐做大,爱心企业渐渐地参与其中,帮着解决了交通出行的难题。

十余年累积送教超过千次

送教活动得由他来总负责,每次得亲自带队跑学校,至今带队支教已达到千余次。他手头的档案本有一摞,记录着到农村学校送教的情况。他说,十余年间感动常在,有来自团队成员的,也有来自学校的。他记得有一次安排进平度学校,青岛竟然下起了瓢泼大雨,团队成员坚持送教没放弃。学校老师专门在雨中等待,那打着雨伞、披着雨衣的一幕,在他的脑海中久久难忘。

但毕竟已经上了年纪,他的身体也开始出毛病。有一次是组织老师送教到胶州,老师和学校均联系妥当,他却突然急性肠胃炎住院,无奈在病床上遥控指挥,完成了活动。另外一次则是准备到即墨送教,他在半途中昏厥过去不省人事,吓得司机赶紧掉头直奔医院,这次送教也因为停了下来,成了他心中的遗憾。

庆幸的是,家人给了他无限的支持。他说,只要学校和学生需要,他就会坚持做下去。他告诉记者,自己有在农村生活的经历,对农村教育的状况深有感触,信念支撑着他,必须做好这件事。

新闻推荐

卞桥镇“乡村大舞台”舞动文明新风采

今年以来,平邑县卞桥镇把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建设与群众文化活动紧密结合,充分发挥文化阵地作用,努力让“乡村大舞台”成为引领乡村文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重要阵地。该镇...

平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