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庄区智能化推进农村厕所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农村厕所有了“身份证”

临沂日报 2022-03-31 08:17 大字

□临报融媒记者 曹鹏飞赵琳琳通讯员 董青 武传花

近年来,罗庄区智能化推进农村厕所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解决了农村改厕“最后一公里”问题,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据悉,罗庄区改造的厕所都有编号和对应的二维码,二维码在罗庄厕所后续管护信息监管系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一方面作为信息上传的“桥梁”,让用户能够方便提交需求;另一方面作为厕所的“身份证”,让管护公司能识别用户需求,建立用户数据库。

抽粪有了“专业队”

“现在俺们抽厕可方便了,一打电话就有人来,抽一次才10块钱。”黄山镇麻湖村村民刘瑞军对现在的抽粪服务很满意。拉开她家厕所门,蹲便器洁白干净,冲水桶、马桶刷、洁厕灵、消毒液一应齐全。虽然刘瑞军常年一个人在家,但是完全不用担心找不着人抽粪。在她家大门上,贴有一个蓝色二维码图纸,上面有报修报抽电话、姓名、村庄和厕所编号等信息。

厕所粪污抽取曾经是一个大难题。罗庄区改厕主要用的是“双瓮”漏斗式,“双瓮”一前一后埋入地下,前瓮连着蹲便器口,后瓮用盖密封,中间相互连通。这种厕所储粪桶高、抽粪口小,抽粪难度比较大。黄山镇东蔡村村民刘金兰说,几年前她家刚改厕时只能找那种贴小广告的人抽,一次50块钱。

为了方便群众、降低成本,罗庄区发展出了多种抽粪模式,相互配合。一是统一管护,按照固定时间,管护公司为厕改户服务至少三次。二是出现紧急情况,如厕具坏了、粪污急需抽取时,厕改户可以通过打电话、扫二维码、在服务群里通知等多种渠道提出要求,抽粪人员会立刻上门服务。三是主动管护,运用后台数据分析系统,找出长期未接受管护的厕改户,分析出原因,防止厕具渗漏而户主不知的情况出现,避免产生污染。

粪污有了“安身所”

黄山镇粪污预处理点是罗庄区最早建设的粪污预处理点,粪污处理能力不但覆盖全镇7000多户厕改户,还可以对周边养殖大户产生的粪污实施处理。粪污预处理就在三级发酵池中进行,采用自然发酵和生物菌发酵相结合的方式。三级发酵池有三个连通的池子,抽取的粪污由第一个进料口进入,大约经过7天的发酵处理,自流到二级发酵池中,此时的粪水可用来给茶园、果树等施肥,再经过约7天时间,可以自流到三级发酵池中,此时粪污已经发酵得很好,是天然的农家肥,可供小麦、红薯、玉米、花生等多种农作物使用。此外,粪液也能够实现干湿分离,生产成肥料再进行销售。生物肥已经过罗庄区检验检测中心检测,重金属残余和菌落数等均符合相关技术标准。

在粪污预处理过程中,智能化系统也会全程介入。在册山区域厕改管护站的系统控制室里,多个电子屏幕实时远程监控着册山街道、黄山镇等多个区域的预处理点。每个点的三级发酵池的发酵程度、地下水质量、空气质量、容量等数据一目了然,以便实时掌握发酵动态,把出现二次污染的概率降到最低。

目前,罗庄区通过测算,结合全区农村改厕分布情况,按照就近便捷的原则,以15公里为覆盖半径,在全区规划建设了5处粪污预处理点,每个预处理点服务7000多厕改户,每个预处理点粪污年吞吐量达到2.1万立方米。

粪肥有了“产业链”

罗庄区农田广泛种植花生、红薯、玉米、茶叶等作物,是农家肥施用的天然基地。预处理点处理后的无害化粪肥,就近卖给周围农户,帮他们施到田里,100块钱一亩,一亩地大概用10立方米。农户一年大概需要施肥两季,每到施肥季,管护人员还提供旋耕机翻地的服务,一亩地收取100元至200元费用。

“按照区里规划,每个粪污处理点,可签约1200亩的生态种植基地,主要以农业种植大户为主,全区5个粪污处理点可辐射服务6000亩农田。”罗庄区住建局副局长鲍连勇说。

粪污预处理点附近,是一望无际的青青茶园,有村民正在采茶。据住建局村镇科主任武传花介绍,这里大约有300亩茶园使用处理后的农家肥。“我的50亩茶园用了粪肥后,增产了30%以上。而且茶叶品质变好了,以前每斤茶叶只能卖二三百元,现在能卖到六七百元,价格翻了一倍多,一年可增加收入20多万元。”茶叶种植大户赵胜对粪肥十分满意。

粪肥不仅对茶园有良好助长作用,也十分适合浇灌其他农作物。“我们种的是麦子,一共用了30多亩地的粪水,一亩地少用了150多块钱化肥。”黄山镇农户王志远说。

新闻推荐

临沂市中医医院: 核酸采样到床旁 患者感谢送画作

本报讯(临报融媒记者韩冬通讯员刘元涛)对于临沂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病一科医护人员来说,3月26日是一个温暖的日子,他们收到了患...

临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