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寻常最奇崛 成如容易却艰辛 访临沂圣博康复医院党支部书记、院长王晓东

临沂日报 2022-02-21 15:09 大字

王晓东,一名一线儿童康复工作者,也是一名80后创业者。从一家小小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起步,发展到今天拥有员工350余人,其中康复技师300余人,成为国家、省、市、区级残联康复救助定点机构,现收治来自全国各地的患儿800余名,累计收治全国各地患儿3万余名。2021年3月,在江苏扬州开设的第一家外地分院正式运营,今年上半年还将在江西赣州开设第二家分院。

偏居罗庄一隅的圣博康复医院,为什么吸引着这么多全国各地的家长慕名而来?医院正式成立短短六年,凭借什么走出临沂开设分院,影响全国?2月15日,向临沂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到的前一天,王晓东还在接诊患儿,趁着工作休息间隙,记者与他进行了约一个小时的对话。

从2007年辞职创业到2022年,十五年倾其全力只做一件事,帮助别人亦成就自己。王晓东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郑燮的《竹石》,正是他十五年创业历程的真实写照。

□临报融媒记者 王德求 庞岸清

通讯员 孙嘉忆 冯 杰

创业多磨难

“我很清楚自己想做什么”

王晓东大学学的是临床医学,对康复领域并不熟悉,之所以与儿童康复事业结缘,要从2003年说起。23岁的王晓东刚刚大学毕业,正四处寻找工作,在青岛的一辆公交车上,接到了一个改变他人生轨迹的电话。

面对并不擅长的康复岗位,他决定去试一试。没想到,这一试就是三年。三年时间里,他从零学起,从康复诊断到康复手法,一点一点地学,脚踏实地地做。舍得花时间、花力气,又肯吃苦、爱钻研,很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康复师,在孩子家长中有了很好的口碑。

2006年5月,王晓东回到家乡临沂,也把对康复事业的热爱带回了临沂。他之所以热爱康复事业,是因为他喜欢孩子,喜欢那份付出后收获的认同感和成就感。

起初,他就职于一家公立医院的儿童康复科。在当时,儿童康复还是新兴行业,医院不是很重视,科里面两个护士,加上王晓东,只有三个人。他知道家长需要什么,孩子需要什么,他很想为他们做点事,但是很多想法实施起来非常困难,这让他陷入了苦恼。

医院当时有个政策,临时工干满三年就可以转正。王晓东已经干满一年,而且做得很好,有口皆碑,不出意外,再有两年他就可以转正。有一份旱涝保收的“铁饭碗”是很多人的梦想,但他骨子里却是个不安分的人,想辞职创业,为无法付诸实施的构想开辟另外一条道路。

“我很清楚自己想做什么,那种按部就班的人生并不适合我。”2007年春夏之交,王晓东瞒着父母,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创业之路。女友毫不犹豫地把他们仅有的一万元定亲钱拿了出来。她知道,王晓东是一个有梦想的人,她能做的就是尽全力支持他。

最初创业的五年,王晓东经历了太多的考验。他回忆说,那五年是十分黯淡的五年,不敢谈未来,也没有资格、没有资本谈未来。“为了找一个便宜实用的房子,我几乎找遍了市区的每一个角落。第一次租房就遭遇了骗局,二房东收了我一年的房租,却把一个即将到期的房子租给了我。”

找不到合适的房子,隔一年半载就要搬一次家。因为地方小、条件差,很多康复老师不愿意去他那里工作。对于这些困难,王晓东不怕,他深知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2008年的寒冬,现实又跟王晓东开了一个莫大的玩笑。两个从一开始就跟着他创业的人,在他回老家举办婚礼的时候,毅然决然地离他而去另立门户,甚至要把他那里的孩子也一并带走。

“在最艰难的那段时间,能让我坚持下来的,就是那些孩子,还有那些家长的信任和追随。”经过几年的积累和打拼,2011年,王晓东和他的团队得到了罗庄区残联的关注。在残联的帮助下,他注册成立了“临沂市罗庄区博爱儿童康复中心”。

王晓东每完成一个目标,下一个目标就会在脑子里蹦出来。为了让孩子享受医保政策,给家长减负,他又萌生了成立医院的念头。要实现这个新目标,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场地问题,经过考察,他选中了一个地方,比当时正在使用的场地足足大出了10倍,一共五层5000平方米,光房租一年就需要40万元。

一开始,他原本只想租下一层,后来又打算把五层全部租下来,遭到了家人的极力反对。妻子认为他疯了,因为当时只有十几个老师,30多个孩子,租下一层都用不了。然而,此时的王晓东并没有退缩,他想大干一场。房租不够,他想办法借,装修没有钱,他就自己亲自上阵。2013年,他白天工作,晚上装修。有钱了就装,没钱了就停一停,这样断断续续装修了整整一年。

王晓东回忆,那一年春节,是他人生中最焦虑最不踏实的一个春节。年后开班,到底能不能招聘到需要的员工?会有多少个孩子选择他们?一切都是未知数。“没想到,过完年一开班,让我特别吃惊,一下子来了那么多人。或许是我们的办公环境和规模提升了,吸引了很多年轻的康复师加入我们。加上那几年我们在康复界积累的口碑,很多家长坚定地选择了我们。”

场地和员工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注册医院的过程要远比他想象的艰难许多。从医生到护士再到所有的硬件,从消防到环评再到验资,都需要他一个人去准备。两年多的时间里,因为注册医院的事,他常常失眠。

在罗庄区委、区政府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2016年1月15日,王晓东终于拿到了康复医院的批复。“那一刻,所有的努力都有了意义,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回首创业历程,甘苦自知,个中滋味,外人永远无法体会。

“做什么事情,就一定要尽全力把它做到最好,我就是这样的性格。”奋斗之路,虽曲折起伏,却是这世间最美的征途。

精业济世人

“康复工作是一份良心活”

“我们做的不是产品,不是流水线,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折翼’的天使,所以我们要敬畏这份工作。”在圣博,王晓东反复强调,康复工作是一份良心活,每一分钟都应该渗透真情、传递温暖。“治疗师很辛苦很累,但是孩子的家长们更不容易,无论我们走多远做多大,都要坚守善良。”

王晓东说,社会上有一些康复医院是免费的,但就是因为免费,员工的工资得不到保障,康复老师的责任感和学习力不强,最终导致孩子进步缓慢,甚至会耽误孩子的治疗。因为不挣钱,康复环境得不到改善,整个团队就没有激情和活力,也没有发展空间,这样对孩子来说反而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我们要挣钱,但是一定要挣良心钱。”他认为,一个好的康复团队要有赚钱的能力,用赚来的钱改善康复环境,让团队有机会走出去学习,学习国外的先进理念和康复手法,才能让孩子得到最有效的康复,这才是一家康复机构积极正向的发展方式。

多年来,王晓东积极创造条件让他的团队走出去学习“充电”,他自己也不惜时间和精力到各地“取经”。“认知理念的局限会耽搁孩子的进步,而这些孩子是耽搁不起的。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对得起这份良心活,对得起家长的信任。”

“我们和你们的相遇迫不得已,希望我们足够温暖,希望你们足够勇敢。”这是王晓东常和孩子家长说的一句话。圣博的目标,就是成为家长们最放心的依靠和港湾。

有一个叫硕硕的男孩从一岁多就在圣博做康复。家里条件不好,爸爸在外打工挣钱,带儿子做康复的重担就落在了硕硕妈妈一个人身上。康复之路漫长而艰辛,儿子一天天好转起来,她自己身体却吃不消了,慢慢地抱不动儿子了,圣博的老师们就轮流帮忙。每到上课时间,就有老师下楼抱硕硕去教室上课,硕硕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让她更为感动的是,在得知她家庭困难,已经无力再给儿子继续做康复的时候,王晓东自己拿出了8万块钱帮助他们。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帮助这个困难的家庭,王晓东帮助硕硕妈在医院门口开了一家小超市,费用全免,让她在照顾儿子的同时,还能有一份收入,维持他们的生活。

“成功不是你拥有了多少,而是你帮助了多少人。”走出临沂,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更多的人,是王晓东一直以来的心愿。从2012年开始,他就一个人背着包坐火车,到陕西、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地,去给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做免费评估。后来,随着团队的壮大,他成立评估小组,带着更多优秀的老师到全国各地去做评估。截至目前,已经走过了100多站,足迹遍布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为近万名孩子做了免费评估。

“这个公益评估我们做了好多年,也花了很多的钱,花了很多的时间,但是对我们来说意义非凡。这不能用挣多少钱来衡量,用这种方式在全国为更多的孩子去做指导,这种价值感是很强的。”正如圣博医院院歌中所唱:“一双手改变孩子一辈子,这是一份责任,用毕生的爱追寻……”

走出去,帮助了更多人,也让更多人认识了圣博。一些外地的家长从怀疑到尝试,从尝试转而相信,由相信感到庆幸。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因为信任而选择来到圣博。

为了这份信任,王晓东又坐不住了。“当初,那个5000平方米的地方,无论是康复环境还是各方面条件,都不是我心目中医院的样子,所以我决定再找地方,再搬一次家。”

这一次,在找好地方之后,王晓东和妻子商量后拿出全部的积蓄,尽全力给孩子和家长提供最好的环境。经过一年多的精心设计装修,临沂圣博康复医院终于在2019年2月盛装呈现,位于风景秀丽的沂河之畔,面积扩大到了1.2万平方米。

“这才是我心目中康复医院的样子。很干净、很温暖、很舒适,营造的是更好的康复氛围。”

拓业无止境

“让更多残疾儿童未来可期”

圣博医院于2015年10月成立了党支部,迈入了党建引领发展的新阶段。坚定信念铸红心,发展技术炼匠心,热心公益展仁心,引领发展持恒心,阳光服务提信心,“五心党建”工作法赋能医院战略管理、组织管理、业务管理。

圣博将党建与社会责任相结合,突出关怀激励、帮扶共享、协同发展,充分体现了社会担当。“我们搭建了‘线上+线下’公益平台,除了组织公益评估,每年还承担各级贫困残疾儿童救助160多名,对于部分特困家庭,由医院承担全部费用。”王晓东介绍。

医院规模不断扩大,各项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更是凭借一支优秀的康复团队,使孩子进步显著,赢得家长的信任和选择,并口口相传。每年来自全国各地的患儿达到1500余名,由于场地受限,一些远道而来的孩子在长时间排队,收治不进来。

于是,有些家长希望圣博能开到他们所在的城市,这样他们就不用撇家舍业,长途奔波来临沂给孩子做康复。基于这种需求,2021年3月,圣博扬州分院正式成立。这是圣博人走出临沂、走向全国迈出的第一步。

这一步,迈得踏实而坚定。从选择城市,到设计施工,到人员选择,用了几年的时间来准备。“去扬州的这些人,都是我们层层选拔出来的。相信他们一定会秉持圣博人的初心,传承沂蒙人的大爱,为当地的儿童康复事业助力。”

立足临沂,面向全国,以爱之名,让爱蔓延。王晓东透露,第二家圣博分院江西赣州分院计划于今年6月正式运营,明年将开设新疆乌鲁木齐分院,未来五年还将在北京、上海、西安、太原、合肥等地以评估指导为主设立分支机构。“当有更多的人能够受益的时候,才能称之为事业,我现在只是做了一件事而已。圣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做儿童康复十几年,王晓东深知自己为什么做,更清楚众多残疾儿童家庭的难处。就像很多家长说的:“我放下你,我就放弃了你的一辈子,但是我抱起你,我就放弃了我的一辈子。”

“我们现在做的是零到六岁孩子的康复,六岁之后,一部分无法随班就读的孩子该何去何从,这些孩子的未来出路又在哪里,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有些孩子最后找不到很好的出路,将成为一个家庭一辈子的负担,到最后还会变成社会的负担,这是王晓东心头始终放不下的忧虑。

反复思考之后,他找到了答案——延伸相关服务,打造全产业链条。“从康复到教育,到教育之后的职业培训和辅助性就业,同时把大龄重度残疾儿童托养服务做起来,这样就可以满足不同孩子、不同特质、不同年龄段的需求,由此达到让孩子自立,让家长解放,最后解决社会问题的目的。这是我未来想要做的事。”

在王晓东的心中,对于未来事业拓展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规划图:以圣博康复医院和特殊儿童教育为核心,构建一个能够满足各方需求的残疾人爱心生态园区,创造集康复医疗、文化教育、职业培训、就业及就业规划指导和托养等服务于一体的终身服务环境,让残疾儿童成长为有价值、被需要的人,避免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给孩子一条出路,让每一个残疾儿童都未来可期。我们力争将圣博全产业链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残疾儿童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我们的努力为推进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展望未来,王晓东深感重任在肩,但又自信笃定。

新闻推荐

“双减”之下,过一个不一样的寒假

本报讯(临报融媒记者衣方杰孙振)2月17日,临沂市中小学生将集中开学返校。“双减”后的第一个寒假,孩子们是如何度过的?“今年,...

临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