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扎实推进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
□临报融媒记者 邵明习
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基础性工作。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开展以来,临沂市高位引领,全面部署,各县区扎实推进,目前,临沂市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
本次普查以县域为单元,涵盖地震、地质、气象、水旱、森林火灾等五大类灾害的致灾要素、承灾体、历史灾害和综合减灾能力等风险要素调查,建立临沂市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同时,根据国家统一开发的灾害风险和减灾能力评估与制图系统,开展灾害风险评估,编制综合风险区划和灾害综合防治区划。
普查工作启动以来,临沂市高度重视,市政府召开常务会专题研究风险普查工作,印发《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成立副市长为组长的普查领导小组,市财政局、市应急局、市教育局、市发展改革委等27个部门单位为成员。市县两级普查办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强化协调联动,层层压实责任,落实保障措施,各部门对标对表普查工作任务和时间安排,挂图作战、倒排计划,为高质量完成普查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涉及的内容“多”、时间“紧”,临沂市立足工作实际,第一时间印发《临沂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总体方案》。市普查办分别召开市直普查牵头部门和各县区普查办调度推进会,对普查经费预算,部门工作开展,人员集中办公,编制实施方案、工作方案及宣传方案等进行部署调度。召开普查清查业务培训会、推进会,完善各县区、部门协调联络机制,建立多部门任务协同、数据共享、成果汇交等机制,保障普查数据的有效汇聚和高效共享。各县区积极做好本地区、本领域风险普查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各基层组织的阵地作用,营造出良好的舆论氛围。
在推进普查工作中,临沂市形成“锁定一个任务目标、建立一支专业队伍、把好一个数据质量关口、建立一套协调监督机制、创新一个样板模式”的“五个一”工作机制。锚定全面掌握辖区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情况、提升抵御自然灾害综合防范能力目标,建立“应急+行业主管部门+专班专家库+第三方技术服务团队”专业普查队伍,严格把控普查数据质量关,以“应查尽查、不重不漏”为目标,建立分级负责、层层把关、责权明确的质量控制制度和工作责任制,保证质量和进度的有机统一。
同时,建立健全督导调度、通报、考核制度,将工作考核纳入对县区、部门执法评估考核,定期通报进度、晾晒成果。11月10日,临沂市普查办开展风险普查工作专项督查活动,督导组将发现的部分问题反馈至县区,各县区迅速整改。创新普查工作模式,发挥技术组专家多学科专业技术优势,运用互联网、风险评估模型等先进技术方法,提高普查的科技水平和成果应用效果。
截至目前,临沂市已完成的调查任务涵盖地震、地质、气象、水旱、森林火灾五大灾种及应急、住建、交通系统承担的承灾体、减灾能力等调查任务。共完成地质灾害野外调查面积7313平方公里,查明隐患点181处;普查国省道1808.7公里,高速公路687.3公里,农村公路28576.6公里,桥梁6771座;完成了全市879座水库、626个水闸、116段堤防的调查,填报水旱灾害指标1621条;开展森林可燃物调查样地144处;调查气象灾害记录16700条,形成暴雨、干旱、台风等九类气象灾害合计108份危险性评估报告;调查房屋0.2万栋,面积20.619万平米;提报应急系统调查数据38492条,完成13个县区1243条数据的外业核查工作。
通过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调查,全面摸清了全市自然灾害风险底数,查明了重点地区抗灾和减灾能力,客观认识了全市致灾风险水平、承灾体脆弱性水平、综合风险水平、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为临沂市完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补齐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短板,提升各级政府公共服务和风险管理水平,实现灾害防治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闻推荐
作为临沂品质人居的新标杆,春江里择址临沂下一个三江口——沂沭湾畔、咫尺生态绿境、书香学府汇聚……一项项备受瞩目的天...
临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