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的美丽重生
智能化建筑垃圾分类收集箱
□临报融媒记者 孙成思
李宝荣 刘福伟
走在市区的公园、步道上,我们脚下踩着的五颜六色的行道砖很可能就是由建筑垃圾材料制造的。
河东区推行的建筑垃圾分类和循环利用,让原本“讨人嫌”的建筑垃圾美丽重生,打造出一条金光闪闪的“回收—运输—再生”产业链,成为一道奇妙的产业风景。截至目前,河东区分类回收建筑垃圾4.2万吨,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9%,垃圾处置成本每吨降低54元,实现了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多赢。
政府之手
托举一个新产业起舞
11月8日一大早,在河东区海棠小区的地下车库里,一位装修工人掏出一张卡片,插入智能化垃圾收集箱的卡槽,箱盖缓缓打开。装修工人把装满垃圾的五颜六色的编织袋从推车上一袋一袋投放进收集箱里,不见扬尘,快速便捷。
智能分类垃圾收集箱经过自动称重、检测,很快就把箱内垃圾的相关数据传送回后台。
这是河东区建筑装修垃圾分类回收的一个场景。2019年7月,河东区正式启动建筑装修垃圾分类试点,在全市率先构建“全分类体系”,破解装修垃圾处置的一大堆难题。
利用政府之手,市场化运作,河东区指导11家物业公司与业主签订《装修装饰垃圾分类收集协议》,政府主导、居民自治、居委协调、物业参与,“四位一体”推进。在全区范围内规划建设25处标准化存放点,定时、定点、定人管理,成功打造了4处标准化小区、21处示范化小区,分类体系基本建成。
建筑装修垃圾分类推动难,难在成本高。河东区将此项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对建设运行费用予以财政支持。
装饰装修垃圾分类是个细工活。他们按照装饰装修用途和材质,将装饰装修垃圾分为直接回收类、再利用类和危废类3个大类别,再细分为9个小类别。向装修业主免费发放9种颜色的垃圾归纳编织袋27万个,对应分装9种装饰装修垃圾。
经过两年多的推行,装饰装修垃圾分类回收在河东区普遍推开。在政府之手的强力推动下,“讨人嫌”的建筑垃圾硬是无中生有,成长出一片红火的供应链“头部”市场。
市场之手
推动产业杠杆发力
政府当主导,企业做主体,市场化运作夯实了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产业链条。
来到临沂蓝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引人注目的是一排排整装待发的运输车,场面壮观。正在建设的充电桩,近期就将提供电力能源,实现垃圾回收运输车辆的绿色运行。
政府“做媒”,市场发力,垃圾运输得到了妥善的安排。目前,全区已有11家物业公司与运输公司签约,46辆标化准运输车在市城管部门备案。运输过程中,全部使用全密闭车辆,并安装前端信息化监控设备,严格按照审批线路行驶,以防扬尘。
以垃圾资源“养”回收利用,河东区走出了一步“双得利”的好棋。与拥有独家特许经营权的临沂蓝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由其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资源化回收利用设施,全权负责垃圾转运处置,装饰装修垃圾回收后归其所有,通过加工再利用或制成原材料销售获利。政府不用花一分钱,临沂蓝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拓展了运营空间,2020年,该公司实现营业额6000万元。
科技之手
拨动建筑垃圾美丽重生
11月8日上午,记者在临沂蓝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智能机器手正在传送装置上有序摆动,严谨细致地分拣建筑垃圾。垃圾原料经过数道工序的加工,一块块植草砖在生产线的末端批量下线。
依靠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临沂蓝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让建筑装修垃圾美丽重生,生产出漏水地砖、各色沿石、人行道板、装配构件等几十个品类的前沿再生产品,一路畅销,市场之花在产业链上绽放得绚丽多彩。
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性价比颠覆了人们的认知,用建筑垃圾加工而成的粗骨料竟比传统材料好使得多:使用传统绿网材料覆盖建筑工地,每年需更换4次,单次成本每平方米15元。而使用建筑垃圾粗骨料覆盖,使用寿命超过半年,单次成本每平方米仅4.26元。再者,粗骨料的抑尘效果也明显好于传统绿网材料,PM2.5数值下降81.7%。
“我们生产的市政铺装材料、海绵城市、再生骨料等再生产品,因为性价比高,在临沂已被广泛使用。临沂奥体中心也采用了我们的再生产品。中联水泥看中了我们的再生原料,签下了长期供销合同。”临沂蓝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垃圾回收利用项目负责人闫志卫介绍。
从临沂蓝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每年1600万吨的处理能力,不难看出建筑垃圾再生产业广阔的市场空间。在河东区,建筑垃圾再生产业已经走上了循环经济的前沿,打造出了一条华丽的产业链。
新闻推荐
上榜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名单
临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