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摘园里话小康
□临报融媒记者 曹鹏飞
赵琳琳
通讯员 王庆龙 韩 晴
仲春时节,在罗庄区册山街道丰喜园种植专业合作社钢结构大棚内,一排排西红柿幼苗生机盎然;蓬勃生长的草莓苗一棵挨着一棵,绿叶下红彤彤的草莓色泽诱人;绿莹莹的水萝卜地里,两位南头村村民在拔草、间苗。
“合作社建在了‘家门口’,不用出村就能挣钱,一天下来最少也有70元,忙时能拿到150元,这种好事儿以前想也不敢想。”正在干活的南头村村民刘德珍乐呵呵地说。
近年来,罗庄区全力打造城郊型乡村振兴示范样板。趁此东风,丰喜园种植专业合作社于2017年6月应势成立。从刚开始自筹资金建立的6个大棚到如今生机勃勃的16个大棚,丰喜园以休闲创意农业、乡村生态农业为延伸,实现多种产业有机链接,创建了示范性现代化新型农村综合体。
樱珠、草莓、无花果,青椒、黄瓜、西红柿……丰喜园最新鲜的无公害水果、蔬菜第一时间从地头走向市民的餐桌。近段时间,铁皮柿子以味道好、口感佳走俏蔬菜水果市场,每公斤价格高达24元且供不应求。记者了解到,在丰喜园铁皮柿子会员价仅12元每公斤。
便宜的价格让市民得了实惠,村民增收路子也变宽了。擅长葡萄种植的南头村村民李红梅,以前仅管理着家里的一亩葡萄园,收入微薄。合作社成立后,丰喜园收购了葡萄园里的葡萄植株,返聘了李红梅管理葡萄园。“现在收入不仅提高了,还很稳定,家庭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李红梅说,跟她一样幸福的还有周边村庄64户、200余名村民,依托丰喜园种植合作社,每年人均增收2000余元。
“现在园区知名度越来越高,采摘园每年的销售额达200余万元。”丰喜园经理李明军说,计划进一步依托合作社,培养专业技术性新农民,让乡村留得住农民,农民更幸福。
这一目标正逐步实现:雇佣当地村民管理大棚,种植果蔬,先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设立农科驿站,定期请技术员来教授村民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知识,授之以渔;发展冷链及深加工业务,实现农副产品初加工不出村、特色加工不出镇,让广大村民踏踏实实留在自己的土地上;吸收100余户社员进行标准化管理种植,实现种植户人均收入提高30%。
一片采摘园,是一个景点,也是老百姓幸福生活的起点。李明军介绍,丰喜园将以“百园之园、精园名园、园中游园、以园养园、圆梦梦圆”为建设主线,建设标准高、服务优、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农业产业孵化基地;和以色列、日本的多家企业洽谈并落实订单农业500亩,直接经济效益可达800万元,为优质农产品品牌打造、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带动周边村民同奔小康提供可选择的场所和高效便捷的服务。
小小采摘园,带起大梦想。如何让小康梦想在册山街道蓬勃生长?册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赵珍妮表示,要坚持党建引领的核心作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人居和生态环境水平;拓展特色农业和现代生态观光农业,发展以果蔬采摘为引领的林业产业,精心打造田园休闲体验旅游产品,形成以旅游观光采摘为主的“采摘经济”,进一步叫响“乐采册山”品牌,念活“致富增收经”。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临报融媒记者蒋宗香通讯员公雪)兰山区市场主体数量占全市的三分之一以上,业务量大是商事登记审批的一大问题。为缓解...
临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