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让无家可归的人不再孤单 市救助站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工作纪实

临沂日报 2021-02-01 09:20 大字

□临报融媒记者 潘凤娟 通讯员 魏超超

为保障严寒天气下居无定所、流落街头的流浪乞讨人员、临时遇困人员及时得到有效救助,自2020年11月11日以来,临沂市救助管理站部署开展了“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工作,启动了极端天气应急预案,备齐了棉衣、棉被等抗寒物资,采取多项措施为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临时遇困人员,提供救助服务,让他们在寒冬中感受到温暖。

大街小巷 救助永远在路上

入冬以后临沂市气温不断下降,最低气温甚至达到零下18度。为了应对极端天气,每一天,市救助站都要派出巡回救助小组,不分昼夜地带着棉衣、棉被和食品,重点对市区车站、桥涵洞、建筑工地等流浪乞讨人员经常出没的地方实施巡查,对露宿街头的流浪乞讨人员进行劝导救助,发放食品和御寒物品,常常工作到深夜一两点,他们才拖着疲惫的身子返回站内。

2020年12月29日23点,夜间巡查小组途经蒙山大道与解放路交会处时,隐约发现东北角的胡同里似乎躺着一个人,工作人员随即停车上前。原来此处露宿着烟台籍流浪人员刘某和他年幼的女儿。一开始,心存戒备的刘某一直不同意接受救助,冰天雪地、寒风刺骨,成年人都冻得瑟瑟发抖,何况一个6岁的小女孩,工作人员不放心这对父女就这样在外露宿,蹲在地上耐心地跟刘某沟通商量,经过半小时的劝说,脾气倔强的刘某终于放下戒心,带着女儿跟随工作人员一同返回救助站。

不要担心 我们帮您找亲人

漂泊浮萍本无根,天涯游子最思乡。临近春节,让流浪在外的人员早日回归家庭共享团圆,成为每位救助工作者的心愿。

1月18日,市救助站工作人员执行完护送返乡任务回站途中,接到救助热线称在通达路与聚财路交会处有一位流浪的老人需要救助。工作人员立即调转车头向该地点疾驰而去,找到了约60岁的刘某。工作人员为刘某戴上口罩,然后耐心询问刘某的情况,刘某能准确说出自己的名字,但是当问及其家庭信息时,刘某却满脸焦急,用手指着不同的方向时而说自己是“新庄”,时而又说是“枣沟头”、“聂庄”、“刘庄”。在信息不确定的情况下,工作人员结合刘某口音和提供的村庄名称,利用排除法一遍一遍与相关村庄的村委核实确认,最终确定刘某为枣沟头大柳河村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与刘某的家人取得联系,刘某顺利由家人接回家中。

这个冬天 我们给您一个家

被送到市救助站的受助人员,有很多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清楚,没人知道他们从哪里来,能到哪里去。给他们一个安全温暖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免于挨饿受冻,是市救助站工作人员每天都在做的事。

1月23日21点,值班人员接到热线,有市民称通达路与育才路交会处有一名流浪人员,值班人员立即联系在附近的巡回救助小组赶赴现场。到达现场后,工作人员试图与该男子交流,但该男子连自己的姓名、年龄都无法准确表述,而且因为长期在外流浪,全身上下都是异味,但工作人员毫不介意,为他戴上口罩并引导着男子登上救助车辆。返回救助站后,工作人员对该男子进行了消毒,同时为他准备了泡面等食物。闻到食物的香味,一开始有些紧张的男子情绪变得缓和起来。一碗泡面下肚,该男子露出了满足的笑容,也慢慢放下戒心,断断续续地跟工作人员沟通起来。

防御寒潮,温暖过冬。为确保供应保障到位,市救助站及时储备了食品、被褥、冬衣等防寒物资,针对极端天气可能引发的老人和儿童感冒发热等情况,还备好了姜汤及药品驱寒预防感冒。同时,按照极端天气应急预案要求进一步加强街面巡回救助,增大巡查力度,延长巡查时间,重点对废弃拆迁房屋、废弃施工工地、工棚、桥梁、涵洞、车站、城乡接合部等流浪乞讨人员经常出现的地方实施巡查,确保及早发现、及时救助。

关爱救助,传递温暖,救助服务一直在路上。市救助站将在市民政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真正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继续加大巡查力度,保持救助热线(0539-8354040)24小时畅通,工作人员24小时在岗,为所有需要救助的人提供第一时间救助,切实保障好流浪乞讨人员、临时遇困人员的生命安全,确保流浪乞讨人员平安度过寒潮天气,过一个温暖舒适的冬天。

新闻推荐

兰山出台系列举措暖心留人 省外人员就地过年可领千元补助

农村大众报临沂讯(通讯员孙磊李博文)距离春节还有半个月的时间,为了阻断疫情因春运传播,多地先后发出“春节期间非必...

临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