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兽“出笼”

大众日报 2021-01-31 09:35 大字

水晶兽视频请扫描二维码观看□ 本报记者 张依盟

本报通讯员 苗蕾 杨帆

临沂市博物馆众多“严肃”的文物中,有一件“神兽”靠“卖萌”成为最受游客喜爱的展品,其晶莹剔透,造型憨态可掬,收获了大批“粉丝”。

“神兽”名为水晶兽,1972年12月出土于临沂市吴白庄村。它具有一“大”一“小”两个特点:“大”是指年龄,水晶兽属于东汉时期,约2000岁;“小”是指体形,仅有2.3厘米高,长为4厘米。

说到水晶兽的出身,可谓运气“爆棚”!水晶兽出土于临沂市吴白庄汉画像石墓,墓主人是东汉时期的一位琅琊王。汉人一向讲究“视死如视生”,加上经过一段时间的盛世,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贵族阶级厚葬成风。但这个墓早年多次被盗,除了不方便搬运的画像石,所剩无几。1972年,临沂市考古人员对吴白庄汉画像石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完墓中仅存的钱币、残损陶器等文物,在最后筛土时,才发现了躺在盗洞中的小“神兽”。所以,大家一致推测,可能因为水晶兽太小,落入土中没有被盗墓者察觉,才躲过一劫。

作为文物界的小网红,水晶兽的“吸粉”能力和它的超高颜值是分不开的。这首先归功于它晶莹剔透的水晶材质。水晶,属贵重矿石,产量较少。中国对水晶最古老的称法叫水玉,意谓似水之玉,水晶得名水玉,古人是看重“其莹如水,其坚如玉”的质地。《全唐诗》卷七八五载《白雪歌》:“鸟啄冰潭玉镜开,风敲檐溜水晶折”以及明徐渭《宴游西郊诗》:“菡萏含冰脑,樱桃滴水晶”都对水晶有过描写。

另一珍贵之处在于“汉八刀”。“汉八刀”是后人对汉代玉石雕刻精湛技艺的专有称谓。汉代雕刻的玉琀,其刀法简洁、粗犷、有力。秦汉时期,雕塑以寓意性见长。它的创作,总寄托着创作主体的某种观念和意趣。作为一种文化造像,雕塑更具有审美性、艺术性,更能反映特定民族和时代的审美文化精神。在审美文化形态上,它表现出一种“大美”的气象。“大美”者,博大、壮大之美。水晶兽虽形体不大,但通体晶莹剔透,亦虎亦狮,弓背卧踞,以极其洗练的刀法雕刻出耳朵、眼睛、鼻子、嘴巴、四肢和尾部,栩栩如生。

另外,水晶兽的走红也有吉祥寓意的加持。细数汉代文物,不难发现汉代先民习惯把自己羽化成仙、长生不老、子嗣延绵等美好的愿望寄予各种奇禽瑞兽之上。两汉时期,由于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精神的振奋,造型艺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除了写实的具体形象外,当时石雕艺匠的创作思维受到中国正统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如中国的原始“图腾”崇拜、道教、儒学的各种教义、学说等,出现了神瑞化的装饰,狮生双翼、身带云火等,使得各种瑞兽的形象能上天,能驱妖除魔,可以战胜一切,实现人们美好的愿望。东汉时期玉石雕刻的瑞兽形象就是这一时期神学思想在艺术中的反映。当时人们认为只要能“羽化”或乘上瑞兽,便可升天成仙。

仔细看水晶兽的腰部,有一个小孔可以挂在身上。想必,这件水晶兽就是琅琊王的辟邪、祈福之物吧。

新闻推荐

临沂市兰山区发出暖心大礼包 就地过年可领千元补助

□记者纪伟通讯员孙磊李博文报道本报临沂讯1月26日,记者从临沂市兰山区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指...

临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