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有机茶园盖“棉被”过冬 不仅解决了“南茶北移”越冬难题,还增加了土壤有机质

农村大众报 2020-11-06 15:33 大字

原来贫瘠的山地,现在扒开就能看到厚厚一层有机质。在人们的印象中,茶是一种只适合生长在南方的作物。如今,在临沂市兰山区,一片400亩茶园“姜氏庄园”却实现了“南茶北移”。不仅如此,通过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手段,这里严格执行有机标准,产品获得有机认证,成为省内为数不多的通过有机认证的茶叶基地之一。

10月29日,在距临沂城区20公里的兰山区汪沟镇,“姜氏庄园”在深秋暖阳下,更显青葱。随着地势起伏前进,工作人员指着一片片经过精心规划与设计的地块向记者介绍:“这里种植着福鼎大白茶、中茶108、黄金茶等十多个品种。”

一路走来,这些曾经在南方特别出名的茶树品种纷纷映入眼帘。“植物其实跟人一样,有时候会水土不服,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南茶北移’就是这么一个道理。”基地的建设者姜宝增介绍。

南茶北移,最重要的是解决茶树的过冬问题,山东虽有适宜的土壤,但让茶树适应相对寒冷的气候却很难。“当时几乎没有懂种茶的,第一批8000株茶树苗冻死7300余株。”姜宝增回忆起2005年引种第一年的场景,痛心地说。

两年多的时间,姜宝增一直苦苦寻找能解决茶树在北方过冬的有效办法。

后来不经意间,他找到了良方。“我在园区发现一个现象,越是杂草旺盛的地方茶树成活率越高,后来去找专家解释,原来稻草覆盖于茶行中,可以保持地面热量、土壤水分不易散失,起到减轻茶园冻害的作用。”受此启发,茶树过冬问题得以解决。

再过两天,随着冷空气到来,姜氏庄园内的茶树就要陆续开始“盖被子”了——覆盖一层厚厚的稻草。这种方法比茶树进大棚省钱多了,而且稻草腐烂后还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

“我们的茶园从一开始的定位就是高标准的。”姜宝增颇为自豪地说,“不仅采取最先进的种植技术,还引进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智能型自动化生产线。”

如果说科技化、规模化是“姜氏庄园”有机茶产业基地的优势之一,更让这里脱颖而出的是对产品品质的追求。

“园区内有规定,整个园区必须严格按照国际有机认证标准种植,不施化肥、农药。”茶园经理王兴杰介绍,为了保证“有机”,园区每年施肥只用猪粪和豆饼发酵制成的有机肥料;除虫是靠着园区内遍布的太阳能杀虫灯、PP诱虫板等。

就是靠着这种坚持,园区早在2013年就拿到了有机认证。姜宝增很清楚,品质是金字招牌,也是改造传统农业、打造自己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每年只在最佳时间采茶,400亩地每年最多采4000斤茶。”姜宝增说。

茶山带来的可不仅仅是美景,受益还有当地的老百姓。

姜氏庄园地处兰山区汪沟镇的小杏花村。过去,这里土地一亩的收益不过300元—500元;但如今,种上茶,亩效益大增。汪沟镇小杏花村的村民刘爱荣就是获益的一员。“家里有五六亩土地,过去就种些花生;土地流转给园区后,不仅每亩土地每年能拿到700元租金,在茶园中打工,每月还能拿到1700元劳务费;再加上采茶等其他工时费,一家人人均年收入超过1.5万元。”刘爱荣高兴地说,“与以前相比,收入增加了四五倍,还能在家门口就业。”

2017年,茶园又进军农业观光项目。“园区要建成一座以北方‘茶文化’为主线,生产‘有机茶’、发展‘特色游’的现代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区。”姜宝增说。

新闻推荐

临沂市召开中心城区供热工作新闻发布会 正式供热时间提前至11月8日

本报11月5日讯(临报融媒记者谭笑)记者从今天下午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中心城区今冬明春供热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目前,...

临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