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庄:村级孔子学堂讲出和谐新故事
本报讯 (临报融媒记者 曹鹏飞 通讯员 董青 韩晴)顺着滨河路疾驰,车辆右拐,进入一条笔直的村道;穿村而过,一排排农家院落整齐分列在硬化路两侧,清澈的河水从村前潺潺流过,青砖红瓦白墙、亭台楼榭藤廊,一幅幅涵盖了孝老爱亲、勤俭节约、中国传统节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文明新风画廊,装饰和涵养着村民们每一天的生活。这便是“省级美丽乡村”——罗庄区册山街道义和村。
正赶上“好日子”,记者在义和村“蹭”了一堂课。普通农家宅院,书有“孔子学堂”四个鎏金大字的匾额高挂门楣,孔子画像悬于正堂中央,“仁义礼智信”的字画由内向外整齐分列两旁。室内整齐地安放着30余对桌椅,经“选拔”出的学员们济济一堂,正进行着“六点礼”拜至圣先师仪式……这是义和村孔子学堂的第一课,简单又不失隆重。
“搁以前,村里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出去一趟,灰头土脸,谁有心思来孔子学堂上课?”义和村党支部书记刘庆臣对记者直言,“建设‘省级美丽乡村’让我们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但是邻里街坊的关系却没有很好改善,村民精神还没有跟上。”
邻村顾沙沟的孔子学堂正办得如火如荼、成效明显:从前邻里不和、打架斗殴、不孝敬老人的现象消失不见,互敬互爱、互相帮助的良好村风让整个村子都散发出“幸福”的魅力,吸引了周边大批村民前去“旁听”。义和村开动脑筋,下决心把顾沙沟的孔子学堂“复制”到村里。“村民都是善良朴实的,需要正确的引导。顾沙沟的转变让我觉得‘孔子学堂’正是我苦苦寻找的那个说不上来的东西。”刘庆臣如是说。
对“美丽”定义不同,义和村也有所侧重。在罗庄区文明实践中心的因势利导下,顾沙沟孔子学堂创办人、北京英贝教育集团董事长、山东临沂协和国际学校校长顾文晓在义和村设“孔子学堂2.0”。村民刘景如得知要建学堂的消息,把自家装饰一新的房子主动让了出来,做课堂使用。在区委宣传部、册山街道办事处、第一书记、义和村党支部的联合发力下,义和村孔子学堂于2020年6月落成。义和村孔子学堂以仁爱为魂,以诚朴、刚毅、乐学为训,其“修身立志,怡情养性,健全人格,追求成功”的学堂理念,使村党支部如逢甘露,找到了解决症结的金钥匙。
学堂的关键是在教育和引导上下功夫。孔子学堂由协和国际学校派出的传统文化学者、专业儒学团队、优秀教师和志愿者们现场授课。他们放弃了周末和晚上的休息时间,精心备课,给村民讲讲传统文化、圣贤古训。学堂内,时而是老师们循循善诱的讲解,时而是学员们的朗朗咏诵,时而是大家的互动讨论,这时人人都是老师,人人都是学生,长短互补、共同进步。
义和村孔子学堂建起来了,村民们打心眼儿里叫好,一传十,十传百,前来打听报名的村民络绎不绝。“火”了的小学堂,捎带“捧红”了刘庆臣利用村网格“选拔”出来的30名第一批学员。记者看到,学堂门口的宣传栏上,30名学员的红底照片及姓名贴在最显眼的位置上,他们或是积极党员,或是“好媳妇”“好婆婆”。
“第一批选拔出的学员,一定得是大家都服气的人,是在村里有口皆碑的,能起到‘传帮带’作用的,这样才能体现选拔的意义。”刘庆臣说,“每个微网格都有代表学员。他们将学堂中学到的付诸在日常行为中,‘德不孤,必有邻’,他们用实际行动影响和教育着周围的村民。”
文明新风,潜移默化。义和村讲出的新故事,是罗庄区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一个缩影。“建设美丽乡村,不仅要‘外表美’更要‘心灵美’。”罗庄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向记者直言,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就是“美化心灵”的工作,打造孔子学堂等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从集中整合展示到分头普及传播,把所产生的精神成果输送到各个乡村和家庭,有效疏通了乡村文化建设的末端,打通了文化惠民最后一里路,为建设美丽乡村奠定了扎实的精神基础。
新闻推荐
□临报融媒记者张丽孙爱娜在罗庄区乡村振兴服务二队驻地册山街道办事处,一张乡村振兴规划图清楚地列出服务队帮扶村庄需完...
临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