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氏陶瓷修补镶嵌锡器打造技艺 手持金刚钻 专揽瓷器活

黄海晨报 2020-07-10 10:16 大字

全媒体记者 谢岩 文 冷炳豪 图

这是一把清中期的紫砂壶。

壶身是哑光的紫色,壶盖却是银色的锡盖,把手和壶嘴也是锡制,接头处的积尘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说是家里有人要考试,锤碎了一把老壶拿来锔。”爷爷又开始擦拭这把壶,“不为别的,就为锔子和‘举子’同音,取个高中的吉祥意。”爷爷念叨着,唐立果已经听得滚瓜烂熟,“可是却一直没来取,是为啥呢?”爷爷反复地问,最后,却把擦完的壶郑重地交给了唐立果,“你好好收着,有人来取时,干净完整地交给人家。”

2015年,老锔匠77岁,离世前将这把焗好的老壶传给了孙子唐立果,39年了,这把老壶一直没有人来取。

同时传给唐立果的,还有一副锢漏担子。

一副锢漏担子,挑起百余年风雨

“锔盆—锔碗—锔大缸———”随着铃铛的轻响,“锢漏子”的脚步声渐渐清晰,扁担也戛吱戛吱地伴着奏,一个瘦高的身影渐渐清晰———

“这就是爷爷留给我的锢漏担子,是从爷爷的爷爷手中传下来的。”1985年出生的唐立果是唐氏陶瓷修补镶嵌锡器打造技艺的第十代传人,从父亲唐修权、爷爷唐学文手中继承了这项技艺。

唐氏锔瓷在莒地的发展,至今已有300余年历史。

锢漏子,也称锔匠,指的是专门从事修补锅碗瓢盆等陶瓷器具为主的小手工业者,三百六十行中的一行。

锢漏,有“粗活”和“细活”之分。所谓“粗活”就是以修补锅、碗、瓢、盆等民间普通的生活器具为主,锔子个头比较大,打制也比较粗糙。所谓“细活”,也叫锔瓷,用的工具小巧精致,锔子一般都是用金、银、铜等材料加工而成,精巧玲珑,做工精美。一些坏了的青花瓷、紫砂壶等高档器皿,往往经过锢漏师傅巧妙构思,别具匠心的修补,反而会身价倍增。

一根扁担,挑起了锢漏子所有的行头。一头是上下三层抽屉组合的小柜子,抽屉里分门别类地放着各种工具和不同材质、不同型号的锔子。其中一个抽屉里,专门放着长短不一,型号不同的钻头。最特殊的是镶有金刚石的钻头,俗称金刚钻。世人熟知的“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的俗语就是从这个行当得来的。

挑子的另一头是风箱、火炉、铁砧等工具。唐立果的爷爷唐学文年轻的时候挑着这副担子走四方、做活计,一走就是三个月。给谁干活,“锢漏子”就在谁家吃住,没活就找个门楼子,生炉子烧水做饭,找点草一铺,打开被子就能睡觉。

“锢漏子”走南闯北,挑起了一肩岁月风雨,也挑起了一家人的生活用度。唐学文一年走一趟江苏,连云港、徐州、临沂等地,步行去步行回,苏北鲁南这些地方都留下了老锔匠的脚印和汗水。

一个节目,激起“锔瓷”好胜心

“这是一个明代的青花瓷碗,锔钉是民国时期的,这样的锔瓷手艺只怕现在见不到了……”

2009年一个夏夜,热得睡不着,唐立果打开电视,一个深夜鉴宝类节目里,主持人的一番话让他来了精神。凝神看去,一个青花瓷碗上,排列着两排银色锔钉,在别人看来,可能稀奇,但对于唐立果来说,“这两排锔钉,玩着就锔上了!”

正是在那晚,当时开着一家打印社和电脑修理门店的唐立果,当机立断:从明天起,端过祖上给的“饭碗”,干回锔瓷老本行!

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传统的陶瓷缸、盆、罐等,被塑料制品、金属制品所代替。锢漏这一行当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唐立果大学毕业后,做过室内设计、修理打印机等,几乎从没想过,再像祖辈那样以“锢漏”为生。

但是,从这一天起,唐立果仔细地把爷爷留给他的工具一一擦亮,把爷爷传给他的手艺再次认真审视———陶瓷修补、锡器打造与镶嵌,不仅是一门手艺,而且是一门艺术,可以赋予古老的物件新的生命。

唐氏陶瓷修补镶嵌不仅修补陶器、瓷器,还兼及首饰、老家具、青铜器。材质以云锡、紫铜、黄铜为主,兼以金银。以紫砂壶镶嘴、配盖、配把,为突出特色,并融入镶嵌技艺。“如果一把紫砂壶碎了,碎片都在,就可以用锔钉将其锔起来;如果碎片有缺失,那就得采用锡器镶嵌和打造技艺了。”唐立果介绍,拿到一件需要修补的陶瓷器皿,要先根据其外形、工艺、材质、缺损等情况,制定妥善的修补方案,竹节壶嘴就要给搭配竹节壶把,梅花风格的壶就要给选配梅壶壶盖等,传统说法叫“相器”。

接下来根据瓷器的纹饰、结构以及样式、张合和位点,找碴对缝,定位点记,确定锔钉形状、数量和位置,准备修复。“有这金钢钻,就能专揽瓷器活了!”唐立果手持长约10公分的铁钻杆,钻杆上头安有轴承,转动起来轻便灵活,下头留有小孔安装金刚钻头,把牛皮筋固定在类似琴弓的“钻弓子”上。需要钻眼时,将牛皮筋缠绕在钻杆上,一手钻帽子,用力压钻的顶端,一手像拉二胡一样,拉动钻弓子,牛皮筋带动钻杆,来回飞速转动。随着“嗤嗤”的声音,粉末四溅,几秒钟的工夫,一个钻眼就完成了。“打孔也是一大考验,都是毫厘之差。陶器硬度差,但壁厚,瓷器硬度高,但壁薄,有些瓷器厚度仅几毫米,这就要求手要拿得稳、对得准。”唐立果说,唐氏锔瓷极为注重讲究锔钉间的距离和排列,如陶瓷器物有梅花点缀,则将锔钉排列成梅花状,如壶嘴壶把呈竹节状,则将锔钉排成竹叶状,使锔补为所补器皿增色。“看,一个锔钉可以承受整个壶的重量。”唐立果用钩子钩住一个刚锔上的锔钉,一只紫砂壶安稳地腾空而起。锔钉的制作体现手艺人的水平,锔钉的韧性和制作锔钉的水平,也决定着锔补器皿的使用寿命。大器皿用大锔钉,小器皿用小锔钉,并根据器皿工艺,确定是柳叶钉还是梅花钉。

一段传说,还原“膛内锔”传奇

乾隆年间,皇上有个花瓶碎了,宫廷工匠打算用锔钉锔上,可皇上说锔钉遮挡了画面,不能锔。负责这事的官员愁坏了,只好贴皇榜,从民间找高手修复花瓶。

京城有个锔匠,酒瘾很大。这天正喝了酒躺树下睡觉,他的徒弟却把皇榜揭了。官兵找来时,锔匠吓得酒醒了才明白是啥事。“一集之后来拿。”锔匠对官兵说。

官兵一走,锔匠转头把徒弟打了一顿,“你揭的皇榜你负责,我干不了!”“您不是常说没有您干不了的活吗?我这不是为了让您露脸吗?”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听徒弟这么一说,锔匠也没办法,就让徒弟挖土,直到挖出湿土来。然后让徒弟把花瓶用绳子捆起来,把湿土塞到瓶子里。只见老锔匠在需要锔钉的地方点上点,用金钢钻把点钻透,再用一根铁丝两边打通,两个锔钉的眼就连起来了,形成一个通道。然后把铜化成铜水,从一个孔注入,一个孔流出,凝固之后就成为一个锔钉,表面只有一个黑点。最后,老锔匠把铜点刨光,居然在原有的花色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皇上一看,大为赞赏,把老锔匠召进宫廷,成为御用工匠。

“这就是锔瓷

行业中最传奇的‘膛内锔’!”爷爷给唐立果讲了这个传奇故事,可是他也没有亲见“膛内锔”的手艺。2015年,唐立果开始研究膛内锔,一年半后,经过无数次尝试,他终于还原了这门传奇手艺!

2016年,唐氏陶瓷修补镶嵌锡器打造技艺被列入日照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十余年来,唐立果参加了省内外十数次文化博览会,这项技艺逐渐声名鹊起,“我现在已经收了13个徒弟了,分散在全国各地,对了,还有两个国外的学生,分别来自英国和美国。”

曾经,这门技艺“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可是在唐立果看来,如今这门技艺普通的生活器具可能不再需要,但是,在收藏、考古修复、古玩古旧瓷器研究方面却可大显身手,可将岁月剥蚀和人为毁损加以补救和装饰,为人们的怀旧和惜福提供恰合时宜的念想。

“这门手艺又太苦了!记忆中爷爷的五个指头都是弯的,伸不直,手掌像砂纸一样,很硬。”唐立果工作台下的地板砖已变了色、磨出了双脚的印迹,“最长曾经七天七夜没出门,”唐立果说,锔补一件锡镶紫砂壶大约需要五六天,造一个颇具工艺的锡制器具,可能长达半个月,“手持金刚钻,专揽瓷器活!其实对于手艺人来说,金刚钻并不重要,关键是手上的技艺,还要有

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所以,只要

有人有心想学,我一定把这门技

艺传承光大!”

新闻推荐

为外贸企业降本增效,临沂商城优惠政策惠及鲁南经济圈 平台跨市共享:一次通关省出一辆车

临沂港位于临沂市临沂商城核心区,是一座国际内陆无水港,是临沂商城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重要载体。(□记者纪伟报道)...

临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