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山:这里的青贮“窍门”多

临沂日报 2020-01-13 12:00 大字

□临报融媒记者 付然锋通讯员 李霞霞

“最近来里这学习的人很多,几天一批,都快成‘香饽饽’了。”日前,兰山区方城镇彦春奶牛养殖合作社社长王彦春分身乏术,成了各地养殖场取经拜师的热门对象,主要取的经就是玉米“青贮”经。

玉米青贮饲料营养含量高,生产成本低,是世界公认的草食牲畜优质粗饲料,被誉为“饲料之王”。近年来,全国深入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得到快速发展,为青贮饲草料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山东省大力推广“粮改饲”,种植结构由“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结构,逐步转向“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但是,对养殖户来说青贮制作一直是个难题。

“控制养殖成本重点在饲料上。青贮做得好,每头奶牛35公斤青贮加5公斤精料,每天产30公斤奶。青贮做不好,需要40公斤青贮加6公斤精料。青贮做不好,秸秆大面积长毛,造成的浪费更大。”王彦春说。他从2012年开始做青贮,经过多年摸索,多方学习,创造了一整套成熟的方法。

走进王彦春在朱满村的养殖基地,记者看到十几个青贮池连成一片,蔚为壮观。“我采用地上存储的模式,每个高4米、宽18米、长50米,方便取用,还能有效节省空间。”王彦春说。

记者看到,每个青贮池顶部都用薄膜密封,看起来就像一个暖冬蔬菜种植大棚。其中一个已经用了三分之二,露出了一个平整结实的横切面。记者通过横切面看到,秸秆粉碎到只有2厘米左右,细而均匀。

据王彦春介绍,在整个青贮过程中“压实”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压不实留有空气,在发酵中就会产生热量,或产生强烈的酒糟味,严重的长毛成球腐烂。想要压实,就要尽量切碎,最多铺到30厘米高就用装载机完全挤压出空气。30厘米一层就加发酵水,厌氧发酵,这样基本不会产生热量。正在取用的这个青贮池是去年制作的,现在仍然非常新鲜,即便站在跟前,也闻不出异味。

记者在青贮池前发现不少打碎的玉米粒,这是“青贮”饲料的营养精华所在。“带玉米粒的全株青贮玉米比秸秆饲料能使每头牛每天多产3公斤奶。”王彦春说。全株玉米收割也有窍门,收割太早,玉米粒固化不全,营养成分低,收割太晚,秸秆发黄。“我摸索了几年,专门请教了青贮制作专家杨健教授,发现玉米粒干物质到30%以上收割最好。用肉眼看,就是玉米粒‘乳线’到中间就抓紧收割。”王彦春说。

青贮效果好,还必须尽量缩短青贮时间。王彦春花276万购置一台德国进口克拉斯,割幅6米,一天一夜能收割1000亩地。快收、快运、快切、快压、快封,2019年合作社收获1万多亩玉米,2万多吨料,十几天就能全部完成,能储存三四年不变。

青贮让大量秸秆变废为宝,环保经济账可观。近年来。兰山区大力推广秸秆青贮技术,实现秸秆饲料化。经常组织养殖户外出学习培训,目前政府在“粮改饲”项目每吨补贴60元,兰山区已连续推广4年,2019年共有160万元的补贴资金。2019年,兰山区还大力推广畜牧粪便处理系统,形成了“饲草生产+畜牧养殖+粪污制作成有机肥还田”种养结合封闭循环模式,饲料不外购、粪污不外排,生态循环农业经济可观。

新闻推荐

探索出“清洁供、节约用、居民可承受”的农村清洁取暖新路子 兰山:让百姓过上“绿色”暖冬

小寒时节,严寒天气进入常态化,取暖安全警钟长鸣,环境保护压力剧增;而在兰山区半程镇沂田庄村,群众做到了清洁取暖,“绿色”过“...

临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