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致新:丹心一颗佑儿童
□临报融媒记者 汲长良 孔令华通讯员 郑磊 赵芳
从风华正茂的青年到年逾八十的耄耋老人,从江苏徐州到沂蒙老区,欧致新用一个甲子的时间置身于医疗卫生事业。作为临沂市人民医院儿科的创始人,他矢志不渝,沥尽心血,推动了临沂地区儿科专业和学科的发展。如今已85岁高龄,仍热忱关心儿科发展,他以时至暮年还能发挥余热而感到十分开心。
一个信念 到党和国家需要的地方去
1952年,解放后的第二届高考,欧致新顺利地考入了山东医学院,他品学兼优,1956年3月分配到临沂市人民医院工作。欧致新学的是儿科专业,初到临沂,儿科就他一个医生,也是当时临沂城第一个自己的儿科大夫,培训、临床、教学、科研都他一人扛。经院领导同意后,欧致新着手组建小儿科,1956年5月18日,临沂市人民医院小儿科建立,填补了临沂地区儿科的空白。
矢志儿科事业 一心只为患儿
欧致新常年以病房为家,一旦碰到特殊病人他都亲自接诊。他还突破重重困难,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多种儿科疾病,设计多个行之有效的方剂,取得良好效果。1966年临沂地区乙型脑炎大流行,他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400余例,使重症病死率由20%下降至5%;1963年首先在国内报道中国北方的《中华分支睾吸虫病》,为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几十年如一日,欧致新越干越出名,越干越受到孩子和家长们的爱戴,居住在临沂城的人,很少有人不知道欧致新这个名字。除做好临床医疗工作外,欧致新还担负科室医生的培养,不断提高医疗水平;接受进修,担负下级医院儿科专业人员的培养提高,帮助县级医院儿科的建立;多年来兼职临沂卫生学校儿科临床教学和临沂医专的特聘教授。在取得医疗成果的基础上,先后在各级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并参与书籍的编写。主持研制的“感宝微囊颗粒”获国家发明专利。
坚持学习 永葆工作活力
在临沂工作了大半辈子,欧致新是临沂医疗事业快速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人。如果从学医时算起,欧致新在医学岗位已经干了60多年,他把一个多甲子的时间献给了医疗卫生事业,献给了临沂人民。
欧致新说:“医者应该有一颗父母心,这是医德中应该具备、必须具备的。”他用延绵半个多世纪的拳拳爱心,在自己与患者之间搭起了沟通的桥梁。他用一生的时间实践了做一位白求恩式的医生的梦想,也因此赢得了患者与社会的尊敬。
一位市民曾在网上这样评价,“小时候体弱多病的我,持续咳嗽发烧打了一个月的针,父亲带我到人民医院看了欧致新大夫,拿了中药,喝完就好了。很怀念这样的好医生。”
如今,欧致新为之奋斗的临沂市人民医院儿科在规模、设备等方面,得到飞速的发展,至今已发展成下设11个分科室,300多位医护人员,300余张床位的大型综合儿科,成为鲁南地区儿科医、教、研的中心,位居全省前列。临沂市人民医院现已发展成为鲁南、苏北、豫东、皖东地区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综合实力、技术服务能力、“临医人”精神面貌都得到极大提升,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医院前列,并以崭新姿态进入全国地市级医院第一方阵!
一段佳话 一家三代从医
在临沂市人民医院工作的这么多年里,看着数以万计的患儿化险为夷,他从心底感到高兴,“医生是个好职业,只要患者还需要我,我就会竭尽全力帮助他们,我以自己是医生而感到幸福。”如今,欧致新虽然眼睛已花,他却坚持戴着老花镜,保留看医学书、医学杂志的习惯,依然有父母带着患儿叩门求诊,欧致新乐此不疲。“医学不断进步,很多知识也在更新,当医生一定要保持学习,才能给孩子看好病。”他重新开始学习新知识,学着用微信跟网友沟通,对电脑的使用不输给年轻人。
薪火相传,优秀的家风影响着家里几代人。记者采访得知,受欧致新影响,他的两个儿子相继走上医学道路后,孙子和正在上海读博士的孙女也开启了医学之路,一家三代6人从医,医学世家医德代代相传。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专家们以无私坚守赢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成为医院“财富”。他们也以春风化雨的姿态影响着身边人、身后人,这样的精神和气质,融入医者骨血,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临报融媒记者扈学敏)为集中展示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保险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历史性变化,同时加强保险宣传...
临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