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凤:用“天使的翅膀”呵护受伤的心灵
▲刘宗凤(左)在为患者理发。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薪火相传,杏林筑梦;岁月流金,华年溢彩。为充分展示70年来临沂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变化,即日起,临沂市卫生健康委联合临沂日报报业集团联合推出特别策划“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见证·发展”系列报道,通过记者对医学世家、从医70年的老专家、与共和国同龄的专家以及“最美医生”“最美护士”“最美乡医”的采访,展示他们对百姓健康的执着追求,对群众生命的真情守护。
□临报融媒记者 汲长良 孔令华
通讯员 郑磊 赵芳
同样的职业称呼,同样的亲切笑容,却有着不同的工作经历。在外人看来充满了神秘感与恐惧感的科室,她却将之视若第二个家,把爱与正能量传递到每个角落,她就是临沂市第三届“最美护士”获得者,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一病区护士长刘宗凤。
扛得住打 顶得住骂
工作环境完全封闭,出于安全考虑,每道门都需要上锁。不足百米的走廊,每15分钟需要来回巡视。工作中,患者猝不及防的打骂已经成为常态,还要心甘情愿替对方洗头、搓背、洗脚。因为工作,她的手上、胳膊上、脖子上留有不少大大小小的疤痕……25年来,这就是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一病区护士长刘宗凤的工作常态。
让病区成为病患温馨的“家”
正常来说,绝大多数人住院后,都会非常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但在精神卫生中心,很多患者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在给患者打针时,有的患者在症状影响下,表现得敏感多疑,经常会质问刘宗凤:“你给我打的是什么针?是不是要害死我?”有时,无意间看了患者一眼,患者就起了疑心,反问道:“你看我干什么?你什么意思?”这种事情很常见。工作久了,刘宗凤发现要想让患者配合治疗,一定要有很好的沟通技巧。“遇到这种情况,我会试着抓住他们的心理,了解一下他们最关心的健康问题是什么,比如患者睡眠不好,就告诉他,药物是助眠的,尽量取得他们的配合。”
2008年初,院里派刘宗凤担任病区护士长。她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重了,时时提醒自己,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常常在未眠之夜考虑着明天的工作安排,关注最近的天气变化,以备患者添衣加被;出去吃喜酒总惦记科内老病人需要改善生活,捎些可口的饭菜给他们;条件差没有病员服,自己家人的衣服常常穿在患者身上。对这些特殊的患者来说,生活带给他们不幸,但刘宗凤用无微不至的关爱,为他们打开了一扇幸福的窗。
坚守,只因被需要和信任
付出总有回报。一名患者在距初次治疗15年后,遇到她还能脱口喊出她的名字;另有一位家长,在其女儿出院10余年见到后亲切地拉住她,自豪地说自己的孩子已经结婚生子,坚持服药从未复发,十分感谢刘宗凤。刘宗凤特别欣慰,能给患者带来人生的曙光,甚至是美好的前途与家庭的幸福。
2010年,刘宗凤被调到精神科二病区担任护士长。这是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成立最早的病区之一。刘宗凤带领科室的护理姐妹们从基本康复训练着手,帮助患者重建生活技能,制定出康复计划,详细到每个班次在哪个时间段带领患者如厕。
病区内一位近80岁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刘宗凤刚到病区时,为她洗澡需强制,后来刘宗凤琢磨着给她增加洗澡换衣的次数,强化训练,每次洗澡都是刘宗凤给她洗头、搓背、洗脚。经过近4年的精心护理,现在这位患者看到护士拿着衣服站在她面前,就主动跟着护士去洗澡换衣了。经过多年的相处,她已经把刘宗凤当作自己的亲人了。
25年的时光,刘宗凤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并将经验变成制度,传帮带,让每一位同事都烂熟于心,付诸行动。“我们面对患者,身后不能有人,以靠墙为主。早前,就出现有患者在护士身后掐脖子的现象。患者三餐,必须在我们的监护下进行,避免患者就餐时出现症状,导致噎饭的情况发生。”刘宗凤说,她们工作中的每一项制度,都是血的教训换来的。
“最美护士”称号是最大的肯定
刘宗凤常说,护理工作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都是些琐碎之事。在精神科病房,只有护士想不到的,没有患者做不到的奇异之举,再严密的防范都可能被患者的妄想行为所攻破。苦、脏、累是天下护士共同的职业特点,而“险”却是精神科护理人员才能切身体会并时刻面对的。
当接到她入选临沂市第三届“最美护士”的消息时,刘宗凤百感交集,这是对她工作的最大支持与肯定。“这就是我的工作,我需要对每一个生命负责!”刘宗凤与科室的护士们一道,严防死守,精心护理,陪伴患者度过每一帧快乐的时光,度过每一帧难熬的岁月,本着对生命负责的工作态度,昂然走在守护患者心理健康与生命安全的大道上。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临报融媒记者李曼朱鹏通讯员刘英)门口LED显示屏滚动推送“文明城市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市”创建知识;墙壁粉刷一新,...
临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