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就是最好的年礼

临沂日报 2019-02-19 09:06 大字

记者 王慧 通讯员 李霞霞

2月14日,大年初十,人们还沉浸在新年的喜庆中,而在兰山区李官镇三官庄龙湾蔬菜基地,“当家人”杨清春已经忙碌地穿梭在蔬菜大棚中。外面天气寒冷,大棚内却温暖如春,菜农们正穿着单衣采摘蔬菜。

李官清春农业种植合作社龙湾蔬菜基地是远近闻名的科技兴农基地。基地北侧,蒙河弯弯,由此汇入沂河,相汇之处水面渐宽,从高空俯瞰,活像一个龙头,龙湾蔬菜基地由此得名。基地内,2000多亩蔬菜大棚一棚连着一棚,散发着现代农业的勃勃生机。

该基地是杨清春用20多年时间打造出来的。20多年来,他吃过苦、摔过跟头,但始终没离开这片土地。

在西红柿大棚,记者看到西红柿秧有2米多高,挂满了红红绿绿的果子。“再有几天,红透了就能摘了。眼下行情好,这一簇就得卖十多元钱,能赶上一斤猪肉呢。”杨清春在大棚里一边忙碌一边向记者讲解,黝黑泛红的脸堂满是庄稼人的质朴。

他介绍,该基地是清春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的。合作社有386户社员,以种植西红柿、黄瓜、尖椒、芸豆为主。去年,李官尖椒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评为“国家地理标志性农产品”,西红柿、黄瓜也因品质高,年前年后收成很多,行情也不错。

在大棚里记者发现,与普通温室大棚不同,这里空气干燥,没有扑面而来的雾气。“这是基地2017年研发出‘三温两防控’大棚,申请了好几项国家专利。”杨清春说,这“三温”是日光温、地温和后墙储温。相较于普通大棚,这种大棚顶部倾斜度适中,能够充分吸收日光温,底部下沉约80公分,可充分利用地温,五米半的后墙全用泥土夯就,使棚内温度平衡。“两防控”是指在大棚进出风口处设置防虫网,防止害虫进入;地面用根部滴灌,全部使用覆盖地膜,可避免因地表水蒸腾造成棚内湿度过大,有效抑制病菌传播,减少用药量。

“棚内蔬菜一年3季轮作,每亩年增产约10%,能增收三四万元。”“三温两防控”大棚主要发明人、农业技术专家许传山告诉记者,现在这种大棚在当地已普及了1000多亩,还推广到了新疆等地区。

“科技是个宝,种地少不了。”杨清春说,他与多名国内外知名农业技术专家签约合作,并将专家的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零距离开展“全科”服务。基地还设立了农村干部学校,专家们定期对菜农进行种植培训。

“对于咱农民来说,丰收就是最好的年礼。只要认准科技兴农这条道,今年咱合作社的农民还会迎来大丰收。”杨清春满怀信心地说。

新闻推荐

临沂市开展客运市场经营秩序集中整治

本报讯(记者李萍通讯员卢玉)2月15日,市交通运输执法支队组织执法力量,在火车站等客运车辆较为密集的场所,开展客运市场经营秩...

临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