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书业”的变迁 单一书店变身综合文化场所

沂蒙晚报 2019-01-07 15:07 大字

1、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新华书店。2、上世纪70年代的新华书店。3、如今的临沂书城外景。4、如今的临沂书城宽敞明亮,书目众多。5、刘广泉。

1945年10月,兰山路上三间小瓦房里,临沂最早的新华书店在这里开始经营。自此开始,新华书店在临沂落地生芽。几十年间,新华书店经历了先后四次迁址,从兰山路到解放路,从解放路到新华路,再从新华路回到如今的解放路,从最初只有两千种左右图书到如今的近十三万种,新华书店不仅在经营数量上发生了飞跃,也让临沂市民阅读方式和阅读生活发生了质的飞跃。几十年间,刘广泉也从一个新华书店的普通营业员、图书宣传员,逐步成长为临沂书城经理、书记。刘广泉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见证了临沂图书事业发展的一步步壮大和繁荣。从改革初期激情燃烧的岁月,到市场经济下如战场般搏杀,再到网络时代的文化升级……刘广泉的经历,仿佛一滴露珠,折射了临沂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光辉。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带着煎饼闯京城,为临沂读者谋福利

1987年夏天,刘广泉被分配到解放路新华书店,成为一名营业员。那个时候,售书还是闭架售书,每位营业员负责几组柜台,读者想看什么书就给读者拿出来。“每次最多只能四五本,多了读者看不过来,也怕人多丢书。”刘广泉说。

刚到新华书店没多久,刘广泉就遇到几件大事:临沂地区新华书店组织一场演讲比赛,单位知道他有朗诵的爱好,便推荐他也参加。入职不到一个月的他凭借《让青春在三尺柜台闪光》,一举夺得地区第一名。紧接着,临沂首届沂蒙夏季书市正式开始,负责宣传的刘广泉,在架手上画了一张巨型海报,并给它起了响亮的名字“沂蒙之夏”书市。场地在临沂展览馆一楼,展览面积有一千平方米,展出的图书品种有700多种,那一年的夏天很热,但人们争相购书的热情更热,偌大的书市人头攒动,扶老携幼购书的场景让人感动。沂蒙山的夏季里,似乎到处飘荡着书香之气。

刘广泉没想到这两件事后来伴随了他的半生:他的朗诵成为书城的“文化名片”,而夏季书市截至目前已经走过了三十余年,成为了临沂的“文化名片”。由于表现出色,不到一个月,刘广泉从文教组调入业务部门,负责选书进书,也从这时起,他初尝了市场经济的魅力。

刘广泉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新华书店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改革历程。第一阶段是从1982年开始,提出“一主三多一少”,逐步建立以国有新华书店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多条流通渠道,多种购销形式,少流转环节的图书发行网络;第二阶段是1988年开始提出“三放一联”,即实行放权承包、放开批发渠道、放开购销形式和发行折扣,大力发展横向联合。“之前我们只能去省新华书店进书。后来改革开放,我们想去北京,去首都发行所进书。那里书的品种更丰富,折扣也更低。”

刘广泉和同事们北上京城南下上海,开始了艰难的进货之旅。当时北京的同行们对他们的到来惊奇大过惊喜。刘广泉说,“我们从沂蒙老区来的,吃的煎饼让他们大为吃惊——— 你们怎么吃纸!还好我的普通话不错,和北京人沟通起来障碍小,是一个加分项。”

过程虽然艰辛,收获却颇丰。初战告捷的刘广泉和同事们又发现,直接从出版社进书更为划算。“北京是文化中心,出版社多,书籍内容丰富,从出版社直接到临沂地区新华书店,可以说‘全无中间商赚差价’,利润一下更高了。”刘广泉欣喜地说。

上世纪90年代初,以临沂新华书店为中心成立的淮海经济区新华书店联合体,图书发行辐射苏、鲁、豫、皖四省一百多家新华书店,临沂地区新华书店迎来了改革开放后的“高光时刻”。“进书卖书再进书,我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去一趟北京。用大解放车拉满满的一车书回来。最多我记得每车能到1400多件,每件60余本,一车就近万本书。”

刘广泉说:“1993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当时谁也没有想到,一套如此博大和昂贵的书籍,在临沂的销量居然全国第一!我们都非常骄傲和自豪。当时临沂新华书店的书籍年销售量是全省第一,直到今天我们也处在领先的位置。”

在刘广泉的记忆里,上世纪80年代的人们洋溢着理想主义的色彩,“那时候最畅销的书是古典文学和历史名著,最热门的诗人是汪国真,三毛也风靡一时。我负责接待了现在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接待了被誉为时代楷模、当代保尔张海迪等知名作家。张海迪两本新书《轮椅上的梦》、《高山之巅》签售,读者排成足足百米的长龙,让我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二十一世纪初

市场经济下“书海”搏杀,经济类图书受热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临沂新华书店也迎来了激烈的竞争。一开始,他们从服务上下功夫。

“一些省份为了稳定本省的供货渠道,保障销售数量,要求不能跨省来买书。他们不来,我们就拉着书送货上门。我们的书内容好,种类丰富,折扣也优惠,他们还是愿意进我们的书。”

再后来,一些省份要求不能跨省到临沂新华书店进书。临沂新华书店感受到了市场的变化,转而向本地下功夫。“入世”以来,全国新华书店进入“转企、改制、连锁、上市”阶段。这也是临沂新华书店快速发展的时期。2001年10月,临沂新华书店新发行大楼的落成,标志着临沂市新华书店已迈上了一个更新、更高的起点。临沂图书发行大厦高21层,总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营业面积6000平方米,是山东省内三大书城之一,是鲁南及苏北地区最大的图书卖场。

2005年6月,位于临沂经开区的山东省新华书店鲁南物流发行中心(委托临沂市新华书店代管)一期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这是由省新华书店投资建设的五大物流中心之一。

2006年建立的临沂新华置业有限公司为新华书店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大的空间。借加强文化产业建设的春风,由临沂市新华书店负责筹建的临沂市图书馆综合楼项目于2006年9月举行了奠基,10月开工建设。图书馆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总投资4亿元,主楼36层,总高度136米,开社会力量办公共图书馆的先河。如今临沂市图书馆是国家一级图书馆、十大齐鲁文化新地标之一、全国27个“全民阅读示范基地”之一。2018年5月14日,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结果公布,临沂市图书馆被为一级图书馆。“现在新华路的路名起名依据就是因为此前新华书店在这里,新华路书店曾经也是临沂人的一个文化小地标。”刘广泉说。

这时期人们读书的喜好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快速发展,人们更热衷下海、淘金、致富类书籍。讲基金的、讲股票的书都很热门,股市火爆的时候,《炒股就这几招》再版了六七次。一些反映社会变革的书籍也很畅销,代表就是官场小说,阎真的《沧浪之水》和王跃文的作品都很受欢迎。”2000年,一本讲家庭教育的《哈佛女孩刘亦婷》横空出世,从此,人们对孩子的培养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主题。

■二十一世纪一十年代

综合文化体验提升市民生活

网络购物的兴起,给了很多传统书店巨大的压力。对于临沂新华书店来说,尽管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是定位于临沂文化坐标、打造临沂文化高地的新华书店,不但适应了新的形势,更有了新的追求。

“从新华书城2001年开业到现在十几年间,大规模改建就有三次,最近一次是2016年。”2017年1月临沂书城完成重装升级。现有营业面积 9000平方米,经营图书12.9万种,以图书为核心,集聚教育培训、文创产品、咖啡书吧、特色餐饮、创意手作、数字娱乐等多元业态,成为市民阅读、学习、交流和休闲的复合式文化体验空间,展示了新华书店活力、山东出版实力和临沂文化魅力。

转型升级后的临沂书城,积极探索实体书店经营模式,合理整合自身资源,创新发展旅游产业,实现书店的跨界融合。2017年9月30日,经临沂市旅游发展委员会评定,临沂书城已经达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标准的要求,被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这也是全国新华书店首家AAA国家级旅游景区。

临沂书城以加强读者归属感为出发点,将琅琊文化与自身特色相结合,营造时尚、温馨景区环境,创意设计“阅读+体验”的文化旅游路线,特色打造多个文化旅游品牌,积极开展读书沙龙、主题音乐会、创意市集等文化休闲体验活动,为读者量身制作专属文化旅游方案,增强文化旅游兴趣,营造良好的书香氛围。

名家签售、公益讲座、读书沙龙对临沂书城的读者来说是家常便饭;创意市集、亲子阅读、手工DIY、艺术沙龙、主题音乐会就是餐后必不可少的小甜品,丝丝柔软,入口即化的温暖真是让人欲罢不能……文化体验与旅游产品相融合。在临沂书城,读者不仅可购买到各式各样的本土特色艺术品、文创产品,还可以参加文化体验,动手制作纪念品,享受手作的乐趣。传统的书店再也不只是单纯的图书销售,华丽转型成为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的综合性文化地标。

刘广泉用自己最擅长的演讲,给自己的图书事业做了生动的总结:“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30年为沂蒙夏季书市的坚守,30年众志成城,书香润泽沂蒙大地;30年砥砺前行,不忘初心积极拚搏,沂蒙人民在文化繁荣和推进中书写了美丽的篇章,也使刘广泉这些书业人在这片文化的沃土上茁壮成长。

本版文图 记者张庆举

新闻推荐

兰山区:“科技之翼”助力动能转换加速

□记者田茹通讯员孟祥波马楠楠报道本报临沂讯临沂市兰山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信息技术、智能...

临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