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屋到高楼洞见时代变迁

鲁南商报 2018-12-07 13:19 大字

爷爷创立村办小学,父亲在一所小学教了一辈子书。朱锡瑾也子从父业。再后来,女儿大学毕业后,也在市区一所小学教书,一家四代,都在三尺讲台教书育人,全身心投身教育事业。

今年67岁的朱锡瑾笑着说,以前当老师,挣钱少不说,一周只能回家一次,家里的人情世事都顾不上。现如今,老师的社会地位提高了,自己每个月有6000多块钱的退休金,这样的日子,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从第一次见面到结婚俩人只见过4次面

1973年春,家住小埠东村的22岁的朱锡瑾和21岁的孙文茹,在媒人的介绍下第一次见面。这次见面,朱锡瑾要谢谢爷爷朱子芝。“爷爷当年在罗庄区东高都创立村小,也就是我爱人的老家。”朱锡瑾说,自己的父亲朱家林也是一名小学老师。那个年代的老师,社会地位是比较低的,但是老百姓会觉得干老师这一行的人,都是本分人。正因为爷爷和父亲的工作,女方满意朱锡瑾的家庭背景。

朱锡瑾和孙文茹第二次见面是在一个月后,两人的订亲仪式上。“那时候也没什么讲究的,就双方家人一起吃了顿饭,这事就订下来了。”孙文茹清晰地记得,男方给了20块钱的礼金,如今想想,可比现在的2万块钱分量还要重。

1974年秋,朱锡瑾和孙文茹正式登记结婚。“领完证以后,我们就各回各家了。”朱锡瑾解释说,领证之后就是法律意义上的夫妻,但是没办婚礼,在农村是不被认可的。1975年春节,朱锡瑾邀请孙文茹来到自己家过年。“她也只是吃了顿饭就离开了。”“我那时候都不敢看他。”孙文茹告诉记者,每次和朱锡瑾见面,都是匆匆忙忙的,自己老觉得朱锡瑾凶巴巴的,从来不敢主动说话。直到1977年2月13日,26岁的朱锡瑾和25岁的孙文茹才举办婚礼。“那也是我们第一次牵手。”孙文茹笑着说,结婚前,俩人其实就见了4次面,每次见面俩人的话都很少。“真的只是见过4次面,等了他快4年才举行婚礼。”孙文茹告诉记者,如果是现在,这种交往方式会让人匪夷所思。而那个年代的朱锡瑾和孙文茹却认为,这是一件挺寻常的事,双方一旦认定了亲事,就不会改变。

一家9口住3间草房兄弟俩一间草房当婚房

在朱锡瑾的记忆里,在他6岁的时候,

就没有在家睡过觉。“一大家子9口人,住

在3间小草房,根本住不下。”朱锡瑾说,

他和三弟稍微大点的时候,就一直睡在

邻居家,只有吃饭的时候才回家。

朱锡瑾说,家里3间草屋,分东

西屋和一间堂屋。“一间草屋就那几

平方,都是人挤人睡觉。”想起当初

家里的居住条件,朱锡瑾告诉记者,

那么小,就离开家睡觉,心里总会很

紧张,最担心的事就是尿床。

“每天早晨起床,就怕人家知

道我尿床,都是把被子包在一块,

怕被发现了。”朱锡瑾说,直到17岁

那年,邻居家的哥哥结婚了,自己才

结束了在外睡觉的经历。

作为家里的老二,朱锡瑾结婚的

时候,大哥也是刚搬出自家西屋草房,

另寻一处地盖了新草房。“我和大哥结

婚的婚房,都是家里的那间西屋草房。”

朱锡瑾告诉记者,那时候经济条件太差,一

间草房,先后成了兄弟俩的新房。

兄弟姐妹相继长大。1977年,朱锡瑾也找了地盖了3间草房。说起自己的新草房,朱锡瑾说,那时候的新草都是稀罕物,因为村里养殖了牛,只能先给牛吃,只有剩下的,才能每家分一点。

草房每隔5年就得修葺一次。那时的朱锡瑾在外教学,每周只能回家一次。“找人修屋子,都得是托关系。”朱锡瑾说,村里人修房子很少给钱,都是相互之间帮忙。由于自己经常不在家,给别人家帮忙的时候少,真到了自己家有事了,很难找到人。

旧村改造换了两套房一套自己住一套送女儿

从1977年到2004年,27年的时间里,家里的3间草房整修过5次。说起每次修葺草屋,朱锡瑾都会笑着说,得亏孙文茹在家里操持,才让这个家越来越好。孙文茹告诉记者,自己会缝纫,有点小手艺,虽说老伴朱锡瑾年轻时有工资,但是一年也就200多块钱。“我给人做一条裤子花一个小时,能挣三毛五分钱。”孙文茹说,那些年,家里的主要收入还是得靠自己。“有活就做衣服,没活就养鸭子,我累不算什么,就是苦了俩孩子。”孙文茹说起自己的孩子,充满了愧疚。

儿子两岁就帮忙赶鸭子,甚至还和鸭子一起下河。“他那么小,就跟着别人一起赶鸭子,都不用我看。”孙文茹说,儿子帮忙干活,她还要在家干活、照看女儿。“有时候闺女就一个人在院子里玩。”直到听到女儿哭,孙文茹才得空跑过去看一眼。

2010年,朱锡瑾终于搬进了大楼房。“分了两套房,一套自己住,一套送给了闺女。”朱锡瑾说,儿子大学毕业留在了济南,也在济南买了房。女儿在临沂一所小学教书,房子就留给了女儿。“离得近,也方便我们帮忙看孩子。”

2014年,老两口报了老年大学。朱锡瑾学习书法,孙文茹学二胡。如今,朱锡瑾在闲暇时,会在自家阁楼上写写书法,老伴孙文茹有时候会陪在身边,有时候则会在楼下拉二胡。“这样的时光挺好的。”对于现在的悠闲时光,朱锡瑾和孙文茹都非常珍惜,苦日子离开了,眼下都是幸福的生活……

文/ 本报记者 王晓片/ 本报记者 褚菲菲

新闻推荐

家庭不拜金就想找个好女婿 相亲告白大会诚邀“父母团”参加

本报12月6日讯(记者崔洪英)别以为年末只有单身的你在忧虑,其实你迟迟不谈恋爱,父母比你更着急。6日,一名阿姨在平台上给女儿...

临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