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中秋故事活动接近尾声

沂蒙晚报 2018-09-20 14:34 大字

本报9月19日讯 (记者何青)自本报开始征集中秋故事,受到市民广泛关注和参与,距离中秋节越来越近,故事越来越精彩。讲中秋故事活动接近尾声,无论您是通过电话诉说故事,还是通过邮箱讲述,所有参与的市民都将获得乾和果子铺赠送的一份精装月饼。“咱晚报的读者还真多,这几天不少市民通过各种渠道找到我们店,希望可以提前买点月饼回家尝尝,希望我们的手工月饼让大家尝到家的味道。”乾和果子铺负责人表示。

一辈子做月饼的陆景龙:

变的是生活不变的是味道

随着时代的变迁,月饼的口味在发生着变化,人们的中秋节也过得越来越丰富多彩,通过一个世代相传月饼手艺的老人,你或许能够看到中秋更多的味道。

今年71岁的陆景龙,做了一辈子的手工月饼。临近中秋,老人更是特别忙,“我们家是世代做月饼的,从我老爷爷那辈就开始了,没想到这一做就是一辈子。”

在陆景龙的记忆里,上世纪50年代,还是物资匮乏的年代,月饼买回家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用来送的,“那时候,没多少人舍得吃,月饼口味也相对单一,只有红豆和冰糖两种,红豆因为量少,而显得红豆月饼更加珍贵,价格也会比冰糖的贵一些,三四毛一斤的月饼在那个年代是奢侈品。真正大家舍得吃的时候,基本要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了,月饼口味也多了起来。”

陆景龙告诉记者,他从小跟随父母做月饼、卖月饼。从他老爷爷辈算起,陆景龙已经是第五代传承人了。

1972年,陆景龙成了一位老师,月饼的手艺却没有搁下,每年中秋节前一个月,乡里乡亲、街坊邻居就会找他买月饼,陆景龙总会利用闲暇时间做一些月饼,“最近几年,我儿子也开始跟我学做月饼,毕竟我年纪大了,老祖宗的手艺不能丢。”

“虽然现在生活越来越好,大家也可以吃到全国各地的月饼,但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我吃了那么多外地月饼,最喜欢的还是咱临沂的月饼,冰糖的和红豆的是我最初学的月饼口味,也是我一辈子都吃不腻的味道。”陆景龙说,只要身体好,他会和儿子一直做下去。

新闻推荐

临沂市容整治 修复景观小品扮靓城市街头

近日,市园林局直属管理所完成了位于兰陵路和祊河路交会处街头游园中景观小品的修复工作,代表热情、奔放,以运动为主体的红色...

临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