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偷吃送亲戚月饼未受指责 母亲眼中愧疚和爱的泪花永难忘
本报9月14日讯 (记者何青) 14日,沂蒙晚报的老读者黄礼宗打来电话,说起自己的中秋的故事是儿时的记忆。“记忆中,中秋总是和农忙叠在一起的。”黄礼宗对记者说,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能够美美地吃上一个月饼就是十分奢侈的事。八九岁的时候,偷吃了家里原本打算走亲戚的月饼,看着那包瘪下去的月饼,母亲并没有一句指责,而是看到母亲眼中愧疚和爱的泪花。那包月饼,也成了记忆中最甜的月饼,今生都难忘的月饼。
市民李玉秀也通过邮箱写了一首名为《儿时月饼香》的诗歌,简单的语言中,包含着对家人的浓浓爱意。
欢迎您用手中的笔将这些情愫一一记录,投稿到ymwbhq@163.com发给我们,可配照片,要求文章感情真挚、字数不限。同时,您也可以通过拨打记者电话13573908212与记者分享,本报记者将倾听并记录你的中秋故事。
一毛五六一斤,月饼皮真解馋
一九五六年,我在临沂一中读书。那时中秋节不放假,有空去街上,总想到商店转一转,沁人肺腑的月饼香气,馋得我们两腿发软,老不想走。“我告诉你们,这月饼四毛多一斤,太贵了。不如等几天,大约十三左右吧,我们店里要卖月饼皮,顶多一毛五六一斤,一斤就称一大包。”售货员说。
当年的我,一毛五六分也难凑齐。于是就合伙购买,三到四人买一斤,一人只出四五分钱。中秋节前夕,我们真的买回了香喷喷的月饼皮。真香啊,三四个人,眼睛直直地盯着,谁不想吃?但不能吃,得留着过节啊。“一人先尝一口,我来捏。”保管员一发令,我们就像等食的雏鸟,一个个张大了嘴等着。月饼皮进了口,我就忙用力咀嚼,越嚼越香,越香越想吃。王世卢
新闻推荐
为给当代青少年种下文化传承的种子,体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美,11日上午,兰山区剪纸艺术家协会和临沂市文艺家协会的老师来到...
临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