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山依靠群众实施文明城市“大改进”
兰山讯 用“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思维推动文明城市创建,以“街长制”推动全民共建共享,用城管体制改革为人民管好城市,以沂蒙精神和文化符号重塑深化城市内涵,兰山区的一系列创城“大改进”举措在这个春天吐露出芬芳花蕾。
丁春田是兰山街道后十社区的一位热心市民,同时也是一名责任心很强的“巷长”。每天丁春田都不定时巡视他所管理的小巷,或制止占道经营,或发动邻居群众清理街道卫生,有时还直接向城管部门提出意见建议。
兰山区从去年起就探索群众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的“街长制”。在后十社区,36位像丁春田一样的“百姓巷长”活跃在城管执法人员很少触及的街巷深处,负责城市“里子”和“毛细血管”的清洁。“街长”“巷长”由普通百姓自愿报名,义务工作。
“城市是大家的,城市环境美了,受益的是大家,人人都有责任尽一份力。”丁春田说。在“街长”“巷长”们的带动下,兰山城区街巷环境卫生焕然一新,为破解城市管理难题开出一剂“良方”。
依靠群众管城市,羲之路农贸市场的“美丽”嬗变为市民称道。为解决羲之路农贸市场拥堵杂乱难题,银雀山街道五里堡社区广泛发动群众,将店外商品退回店内经营,并为流动摊贩规划出临时安置点。“要是按老思路,地摊直接取缔更简单。现在,新的地摊安置点不占道还便民,管理方式有温度,也更文明。”市民刘先生反映。
为了群众,更依靠群众,这一理念在镇驻地文明创建中也得到积极贯彻。以“美丽兰山”引领,兰山区统筹推进文明城市、文明乡镇、卫生乡镇、美丽村庄“一城两镇一村”创建活动。今年实施的文明城市创建、乡镇驻地环境综合整治、美丽村庄建设、群众素质提升、健康卫生提升、环卫一体化提升、“美在农家”“美在我家”7项提升工程,项项关乎民生,件件以人为本,构建起“城乡一体、全域文明”新格局。
在半程镇下艾崮社区,由兰山区妇联组织的“美在农家·七彩行动”从家务琐事着手,巾帼志愿讲师手把手教村民移风易俗,开启新农村文明生活方式。在镇驻地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中,义堂镇配备市容监督员、李官镇“党建+创城”模式也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群众力量的发动,让兰山文明城市创建成为一场从内到外的“人民战争”。
有了群众基础,兰山区深入推进城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和城管体制改革,机构精简统一、城市管理进社区等新举措使城市管理衔接进一步顺畅,效能进一步提升,力量进一步下沉。在今年年初的新一轮“野广告”清理专项治理行动中,兰山综合执法、公安、电信等部门密切配合,取得明显成效。随后启动的“1015”工程(基础设施建设10项重点工程和环境秩序整治15个专项行动)突出“以人为本、常态长效”,老城区人行道施划停车线、部分路段规划非机动车停车区等新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城区秩序。
群众齐参与,政府提效能,环境大改善,背后是城市精神的支撑和引领。清明节期间,临沂第一实验小学的红领巾解说员活跃在华东革命烈士陵园,为前来缅怀先烈的市民和学生讲解红嫂故事,阐释沂蒙精神,一些市民听得热泪盈眶。作为临沂特有的城市精神,沂蒙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起,通过街头小品、道德讲堂、微信故事、校园特色课等途径,在市民和未成年人中得到广泛传播。
同时,兰山着眼重塑文化符号,让几千年传承的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进一步彰显城市内涵。在兰山街道育才路中段,绘画师们因地制宜,精心创作,为一个个配电箱、垃圾收集站“穿”上了传统国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沂蒙精神等主题风情画“新衣”。在大义堂、胡巷等社区,“二十四孝”、移风易俗墙绘和价值观雕塑小品让居民享受浓浓的文化味,也悄然改变着人们的文明观念、文明习惯。
(颜超 臧德三 李霞霞)
新闻推荐
?5月6日上午,由市慈善总会、市关工委主办的临沂市慈善总会江花集团冠名基金暨“沂蒙关爱行动”启动。活动中,相继举行了江花集团慈善冠名基金200万元捐赠和临沂市10000名孤贫儿童结对志愿者护送上...
临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