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让群众共享广电文化盛宴 — 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扎实推进广电“户户通”工程

临沂日报 2018-01-23 10:33 大字

□本报记者 李萍

通讯员 姜珊 董阳

“以前我们家用的天线接收,就六七个台,而且‘雪花点\’还比较多,遇到打雷下雨刮风等天气,电视就没了图像,根本看不了。现在政府给我们补贴安装了‘户户通\’,能收看好几十个台,而且画面非常清晰,遥控器一按,就能看新闻、学技术、看电视剧,不仅增长了见识,还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这真是个‘民心工程\’。”1月18日,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芝麻墩街道滨河社区西朱汪村村民刘维奇听说记者要采访“户户通”,立马放下手里的工作,跟记者滔滔不绝地拉起来。“是啊,有了电视,爱打牌的臭毛病也改了。”采访间隙,刘维奇的妻子插话调侃。

近年来,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农村一朝变城市。为了将党和政府的声音更便捷、更顺畅地传到千家万户,去年初,开发区将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户户通”工程正式列入十大民生工程,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在全省率先为村居和农村社区群众购买有线广播电视服务,以筑牢基层宣传舆论阵地。

织就民心网 架设连心桥

“‘户户通\’也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一项‘惠民工程\’,为了使该项工作能真正落到实处,我们开发区财政出资补助,收费标准为群众用户个人40元/户,财政每年给予80元/户补助;党员用户个人100元/户,财政每年给予140元/户补助,连续三年。”说起农民对“户户通”的欢迎,开发区党群工作部副部长、宣传部部长孙向堃告诉记者,群众安装积极性特别高,“户户通”安装队走到哪里,就给哪里带去一片欢乐。

“这套设备光成本就要好几百,但因为区里有补贴,每户只要掏40元就可以了。相当于免费安装啊,我得第一个报名。”梅家埠街道前道口村村民陈玉波这样对家里人说。施工人员来安装那天,村民都早早地排好队等着领取机顶盒和接收天线。

开发区将“户户通”作为十大民生工程整体推进,也是扶贫举措之一,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加快推动城乡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以实际行动体现党和政府对群众的关怀与温暖。

明确党网属性 建设舆论阵地

开发区充分发挥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国有企业的公益属性,通过单一来源政府采购方式购买有线广播电视传输网络服务,以党管舆论的高度自觉,将有线广播电视网络传输牢牢抓在手上,有效掌控宣传舆论阵地,确保广播电视传输的政治安全。开发区通过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第一时间将党委和政府的声音传递给基层群众,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过去,农村文化生活比较单调,有些人无事可干,就到牌桌上打发时光。“现在,打牌的人还多吗?”记者就此采访了一些村民。“现在有空就看看电视了解下十九大精神,看看有什么好的政策方针,找找发家致富的营生。谁还去打牌啊。”朝阳街道秋千园村村民王宗吉说,自从有了“户户通”,人们干事创业的精气神都足了。

借助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的优势,在宣传舆论领域架起了高级别安全屏障,保证传播内容的绿色、健康,让宣传舆论工作始终方向正确、活力澎湃。

建智慧平台 促城乡融合

开发区高点定位,将“户户通”融入智慧开发区、雪亮工程统筹建设,植入智慧党建内容,实现从看电视到用电视的转变,为城乡经济文化融合,城乡一体化铺路搭桥。根据村居和街道的层层审定,具有开发区户籍的村居和农村社区用户共计5.5万户。目前,一期工程已完成4万户群众有线广播电视“户户通”的安装,开发区财政每年补助300余万元。截至目前,有线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了73%。“我们将按照‘巩固成果、扩大覆盖、改善服务、提高质量\’的要求,进一步深化与广电网络公司的合作,在全省先行先试,运用大数据技术,发挥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入户优势,真正实现智慧开发区、雪亮工程和智慧党建‘走家入户\’。”谈及下一步工作,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党群工作部部长张西涛信心十足,表示将继续优化和丰富本地广播电视节目,开发智慧社区、党建可视化等功能,为满足广大群众有线广播电视个性化、多样化服务需求创造良好条件,真正实现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全覆盖。

新闻推荐

市卫计委:健康扶贫“不让一个人掉队”

全市共有贫困人口44.2万人,患病贫困人口19万人,其中因病致贫11.5万人,占比26%,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成为脱贫攻坚的“硬骨头”。面对艰巨的扶贫任务,临沂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将健康扶贫摆在突出位置,...

临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