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上的临沂担当○ 本报评论员
一年前,临沂市第二批援青组一行6人,肩负着组织的重托,来到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开展对口支援工作。一年来,工作组牢记援青使命担当,找准角色定位,撸起袖子、铺下身子,用苦干实干创造业绩,用真情真意诠释大爱,用艰苦环境锤炼党性,把临沂人民的深情厚意不断传递到青海湖畔,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跨越千里、真情援建的奉献之歌、创业之歌、生命之歌。高原之上,沂蒙精神绽放出灿烂花朵。
巍巍高原,见证着临沂人民的深情厚谊;清清湖水,诉说着藏乡人民的感恩之情。今日海晏,一个个项目落地、一个个协议签订、一个个考察团来访……展示的是跨越千里的援建深情,给予的是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承载的是加快发展的美好希望。临沂援建,在海晏人民心中树立了不朽的丰碑,两地人民心手相连的大爱赞歌已在高原上空传唱不息。
援青,展示出沂蒙人民的责任担当。对口援青是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省委部署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对口支援海晏县,是省委、省政府交给临沂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对临沂的信任重托,市委、市政府始终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挑选精兵强将组建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突出、作风过硬、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援青工作组。援建工作中,工作组按照中央和山东、青海两省关于对口支援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把援建工作看成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满怀赤诚之心,肩负神圣使命,告别故乡和亲人,踏上高原藏乡。入青到岗后,他们充分发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和“缺氧不缺精神、高原更高标准”的援青精神,努力克服高原缺氧不良反应,立足海晏实际,深入调查研究,确立了“1151”总体工作思路,确保临沂援青工作开新局、走前列。扎实推进项目建设,聚焦脱贫攻坚,搭建援建平台,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硬件”与“软件”结合,使之拥有永续发展的源头活水,奠定了海晏持续长远发展的基石,充分展现出临沂援青干部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援青,体现了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6名援青干部,穿越千山万水,抱着一个信念而来,带着一份责任而来,离开小家,扛起大家,将海晏援建当成自己“天大的责任”,急海晏人民所急,解海晏群众所困,全力以赴做好援建工作。有的援建人员身体高原反应严重,却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有的援建人员亲人身患重病,却因不能离开援建工作岗位而不能陪伴左右;有的援建人员家属意外骨折,但毅然决然跟随团队踏上援青之路……正是这种无私奉献,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才生发出一个又一个感人肺腑的援建故事,书写着沂蒙援青干部对海晏人民的奉献与真情,放射出感天动地的人性光辉。
援青,见证着青临两地的深厚情谊。一个是千里之外的高原藏乡,一个是重情厚义的革命老区,万水千山割不断两地人民的深情厚谊,援建让两地人民心与心的距离拉得更近。缔结友好县区、签订结对帮扶协议、开展教学研讨、举办专业技术讲座、组织调研考察、开展人才培训、成立青海临沂商会……一年来,立足海晏实际,发挥临沂优势,两地合作广泛开展,人们往来频繁,架起了临沂—海晏的连心桥。对口支援,援建的是项目,结下的是沂蒙老区与海晏的深厚感情,留下的是合作共赢的坚实基础。因为援建,海晏成为一个在临沂人人皆知的名字;因为援建,藏乡人民又迎来崭新的生活,开始书写更加壮丽辉煌的历史新篇。临沂与海晏,也必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携手并进、同奏凯歌。
跨越千山万水,只为党的重托,在陌生的土地默默奉献,洒下真情和汗水;克服艰难险阻,只为援青梦想,为藏区群众热情服务,留下沂蒙老区的美好印象。这是临沂援青干部的高原情怀,更是两地兄弟情谊的见证。援青者,这是一个注定写进历史的名字。让热烈的掌声为每一个援青者响起,让援青精神鼓舞着我们的斗志,鞭策着我们不断奋勇前进。
新闻推荐
7月20日,是全国特奥日,罗庄区爱之旅儿童发展中心的20名“来自星星的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的陪护下,来到白鹭金岸社区参与“相约白鹭畅游一‘夏\’”游泳健身活动,完成了他们人生中第一次游泳。据主办方...
临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