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京剧《杜鹃山》的艺术魅力

临沂日报 2017-07-24 10:51 大字

名称:《杜鹃山》国家京剧院革命现代京剧

时间:2017年8月27日 19:30

地点:临沂大剧院歌剧厅

票价:580/480/380/280/180/100元 会员8折

在中国的戏曲舞台上有一批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从《杨门女将》中百岁高龄挂帅出征的佘太君,到《抗金兵》中的梁红玉、《木兰从军》中的花木兰、《穆柯寨》中的穆桂英等,都是为国为民浴血征战的巾帼英雄。而在现代京剧中,英雄女性也是层见迭出,像《红灯记》中的铁梅、《沙家浜》中的阿庆嫂、《杜鹃山》中的柯湘等等,都是我们所熟知的艺术形象。今天就走近京剧《杜鹃山》,与戏中的党代表柯湘来一次亲密接触。

在秋收起义的巨大影响下,湘赣边界的杜鹃山有一支农民自卫军揭竿而起。因系自发斗争,三起三落濒于覆灭,急盼找到中国共产党。党对这支部队非常关怀,于1928年从井冈山特派柯湘前来联系。柯湘中途被捕,刑场上被自卫军救出,担任了自卫军的党代表,与队长雷刚率领自卫军与地主武装“靖卫团”头子“毒蛇胆”和叛徒温其久展开激烈斗争。在叛徒温其久借口拔掉红旗、带队投敌、农民武装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局势下,党代表柯湘率领尖刀班雨夜出奇兵,飞渡鹰愁涧,营救雷刚,清除叛徒,力挽狂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自卫军与主力汇合,消灭“毒蛇胆”,改编为工农革命军,开赴井冈山。

我们常说这戏好,有嚼头、有看头,这就说明“戏”是磨出来的,是诸多艺术家的才华的结晶。

巧妙音乐创作成就经典唱段

一提起《杜鹃山》人们就会想起“家住安源”、“乱云飞”等著名唱段。确实,《杜鹃山》中柯湘的唱段好听的太多了,它打破传统戏段中音乐大多都以旧曲填词、依词改曲的创造方法,而是从戏曲本体的角度对音乐功能给以充分调动和深化。“家住安源”这个唱段是以二黄导板开始,表现了柯湘忧郁悲怆、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在结束处转“流水”腔,又表现出了慷慨激昂、热情奔放的情感,唱段起伏跌宕,撼人心弦。

还有,在音乐与文学关系上力求谐和,写得不可过满、过多,力求为音乐的渲染留出位置。如“乱云飞”原词比现在长,经作曲意见改为12句,在“枪声急、军情紧、肩头压力重千斤,团团烈火烧我心……”之后,加上一段较长的过门音乐,表达主人公波澜情绪。

通体念白更加完整和谐

《杜鹃山》大胆地采用了全剧念白通体押韵的形式,这是在继承传统艺术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一次大胆的艺术创新。这种通体押韵的念白,使念白与歌唱、舞蹈部分在韵律、节奏方面和谐协调,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就能更好地发挥京剧艺术载歌载舞的传统特色。

《杜鹃山》的念白,做到通体合辙押韵。分成对称的上下句,念起来就有开合收放、疾徐顿挫,听起来节奏分明,有起有伏。如第一场雷刚和杜妈妈见面时对白:

雷刚:久旱的禾苗逢甘霖,点点记在心。

杜妈妈:千枝万叶一条根,都是受苦人。

看上去字数七、五参差,听起来却是上下两大句,仿佛传统戏里的“对儿”。给人以完整和谐的感受。

特点之一:吐字清晰,字正腔圆。如柯湘在第二场上场后的第一段念白:“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斗争。甘洒一腔血,唤起千万人!”第一句的“迫”字,是运用传统念白中“喷口”的发声方法,从嘴里把声音“打”出来,传得远,有力量。念到最后一句,语气加重,音调升高,“千”字拉长,“万”字吐字坚决,又有顿挫,“人”字归音上扬。这四句念白,发声响亮,音量饱满,加上诗歌朗诵般的音调和铿锵有力的节奏,豪迈地表现出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革命情操。

特点之二:弦外有音,耐人寻味。《杜鹃山》的念白常常是一语双关的,由于演员念得恰到好处,因而把人物的潜台词交待得一清二楚。第五场,柯湘为阻止受温其久煽动的小山莽撞下山,连唤四声“小山”,前两次响亮、坚决,第三次节奏放缓,音调凄楚,蕴含着对小山的无限关切,最后一声“小山”,是用话剧道白中的真声,嗓门压低,引出一段为什么“不能贸然行动”的念白。同样的两个字,由于不同的念法,感情不同,人物的潜台词也不同。这样在语气和声调上起伏跌宕的艺术处理,使人仿佛感到剧中人物欲言未绝,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特点之三:《杜鹃山》中采用的韵律化念白方式,尽管这未必是唯一的最佳方式,但它表现出了对现代戏中语言性的可贵追求。

如第一场中杜妈妈念:青藤靠着山崖长,羊群走路看头羊。得找个带头人引路的,再不能瞎闯乱闯啦。与后接雷刚的“三起三落几经风浪”,便是同用一个“江阳辙”。

再有“乱云飞”这段唱腔中的后一部分,是一段气势很大的合唱,有唱词,以群众齐唱形式出现,在传统戏中每用这种手段时,常是由唢呐加锣鼓伴奏的曲牌,被称为大字牌子。所谓大字牌子即是曲词,过去的工尺谱,是把曲词用大的字体写在中间,而曲谱是附在大字旁边的,故得此名。这也就是京剧曲牌依其配器形式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类别。

舞美突破传统局限

任何戏剧表演都离不开舞台美术、服装、道具,以此营造表演氛围,京剧艺术也是如此。在京剧界被称为“梨园行”的时代,京剧的舞台美术是为营造表演氛围而设计的,制造出一个又一个不同的表演场景。京剧的舞台美术还包括布景道具两个部分。由于中国传统戏曲的虚拟性,使得它的布景、道具也具有了虚拟的象征性,在现代戏《杜鹃山》中在舞台美术设计上有了突破。在这一点上与传统京剧有很大不同,在传统戏中的山石片是用布绘成山形、石头形,钉在木架上,放置舞台上,可作为花园的假山石,如果立在桌前还可代表山岭、山崖。

而《杜鹃山》的美术设计在布景造型上以山为主,配置杜鹃花、青松、翠竹、草木……构成一幕幕景象多变、气势磅礴的壮观场景。对塑造人物形象和深化戏剧主题,都起到了有利的衬托作用。并且配合动作,用景物来衬托演员的动作(包括舞蹈、武打)和造型,这也是《杜鹃山》舞台美术构思的一个突出方面。

载歌载舞观赏性强

在《杜鹃山》剧中,柯湘载歌载舞精彩片段也不少,如:率领尖刀班夜出奇兵,飞渡鹰愁涧、营救雷刚的“飞渡云堑”一场就非常好看,采用了“单腿蹦子翻身”、“探海”、连续“劈叉”等难度较大的动作,在表现战士们在泥泞的陡坡上行军时,选用了“滑叉”等舞蹈动作,而柯湘走上前去将战友们一一搀扶;当杜小山行军中路滑欲倒时,为柯湘选用了芭蕾舞中“腾空跃”的动作托住小山,展示了她对同志的关怀和友爱;这些崭新的舞蹈动作,都是以生活为依据,但又不是生活中原始动作的模拟,也不是旧有程式的照搬。

戏中有真情、戏中有乾坤,在上面的唱段中大家似乎感受到了柯湘这个人物带给我们的艺术魅力。难怪,在上世纪70年代,人们在看过《杜鹃山》戏曲影片后,不仅各处找唱段,女士们还都学剪“柯湘头”。那时谁家要是有几张《杜鹃山》的剧照,可稀罕了,贴到墙上的,挂在床头的,还有不少人过年贴在门上,真有不少故事。这应该说是现代戏给人们的影响,这也就是艺术的魅力。 张雪松 霍红

新闻推荐

正义终来,打击电信诈骗征程未止

正义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徐玉玉案的宣判不是一个句号,它应该成为打击电信诈骗路上的一个标志和警示,警示电信诈骗者,也提醒执法者,一方面违法犯罪势必会受到法律的严惩,而另一方面面对违...

临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