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纪 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
记者 闫雯雯 报道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大刀进行曲》是战争年代中一支广为流传的抗日歌曲,时隔多年后的今天,当92岁的刘纪面对记者再次唱起时,情绪依然激昂,泪水不时顺着他饱经风霜的面庞淌下来。当年,年仅10岁的他参加了八路军,从此开启了他的烽火岁月。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既是冲锋陷阵的战士,也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军人的身份,是刘纪一生的骄傲。
到部队后才有了名字
11月10日,记者如约来到了位于西城科苑小区的刘纪家中。虽然已年过九旬,但他依旧腰板笔直、声音洪亮,在等待我们到来前,就早早换好了军装,佩戴好了军功章。据刘纪的小女儿介绍,刘纪如今依旧保留了许多当兵时的习惯,“腰杆直”就是其中一项,即便是在家看电视时,老人也习惯笔直地坐在沙发中。
刘纪是山东博山人,据他回忆,父母相继去世后,他一直跟着舅舅生活,家里最穷的时候一天只能吃一顿饭。1934年4月的一天,他正在街上玩耍,碰到了一支八路军,便来到部队成为了一名卫生兵。
“到了部队终于能吃饱饭了,不用饿肚子了,那时候我才10岁,在后方医院只能帮人取个药或者缠个绷带,但心里很开心,很愿意跟大家学习,在部队里有了家的感觉。”采访中他告诉记者,“刘纪”这个名字也是部队给取的。当时虽然他已10岁,但一直只有小名,到了部队后才有了真正的名字。
就这样,刘纪正式成为了后方医院的一名护理员,由于年纪小,战友们都非常照顾他。在这里,刘纪迅速成长,所学知识为他今后一生的医学事业打下了基础。
有勇气所以无所畏惧
据刘纪介绍,一开始他随部队在泰山当地的医院,后来又陆续参加了济宁、博山、莱芜对日抗战。他不仅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还负责包扎等医护工作。
“在蒙阴的时候,有一晚我们都熟睡了,听见有人大喊日本人来了,我们拔腿就跑,跑了没一会儿,我们睡觉的草垛就被日本人点着了,命悬一线啊!”刘纪告诉记者,在随部队辗转各地时,他曾多次亲眼所见日本军队抢粮食、杀人,在村子驻扎后,日本军队不仅放火烧村,还背着刺刀不时巡逻。
“我们那个时候没有多少武器装备,但是我们不怕死,不畏惧日本人,他们有刺刀,我们没有,我们只有刀和斧头,有时候情急之下甚至用辣椒当武器,但是我们有勇气,所以无所畏惧。”讲到这里,刘纪不禁潸然泪下。
1946年,刘纪正式成为一名党员。他告诉记者,当时的事至今记忆犹新,他是在一处柴火垛旁摁下的手印,从此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从那时候起我就一直告诉自己,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愿意把我的生命交给党。”刘纪说。
让无数患者摆脱痛苦
抗日战争结束后,刘纪又跟随部队参加了解放战争与抗美援朝,抗美援朝结束后,刘纪系统地学习了医学知识,并跟随老师学习了针灸疗法。1976年来到胜利油田后,刘纪先后任孤岛疗养院与临盘疗养院院长,参加过无数次手术会诊与主刀,他德艺双馨的佳名一直在当地患者中流传。
退休后,刘纪依旧坚持为患者诊治。他悬壶济世、认真严谨,使无数身患疑难杂症的患者摆脱了痛苦。
“一切为患者想。”这是刘纪给自己的要求,也是他评价优秀医者的标准。简单的几个字,刘纪倾注了毕生的精力与热情。值得骄傲的还有,在刘纪的影响下,他的后代中已有5人从事医学工作。
时光荏苒,曾经踌躇满志的小小护理员,如今已进入耄耄之年,岁月带走了他的芳华,却没有带走他的军人情结与对医学的追求。对于医学,刘纪倾心执着;教育子女,他直言一切来之不易,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新闻推荐
按照蒙阴县委、县政府关于“转作风、聚合力、创佳绩”作风建设集中整治活动要求,农行临沂蒙阴支行积极做好县域金融服务工...
蒙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蒙阴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